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入仕追求方式看李白的…
岑参诗与唐轮台
最新热门    
 
岑参入仕年月及生年考

时间:2009-8-8 16:43:2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目前文学界都认为岑参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当年就释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时年三十岁,并据以推其生年为开元三年或四年。本文根据唐铨选制,认为进士及第,必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岑参乃天宝七载授官的,时年三十岁。其生年当为开元七年。

【关键词】 岑参 守选三年 天宝七载 开元七年

唐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谓岑参“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① 。于是,闻一多先生《岑嘉州系年考证》 (以下简称《考证》) 、李嘉言先生《岑诗系年》 (以下简称《系年》) 、陈铁民先生《岑参集校注·岑参年谱》 (以下简称“陈谱”) 、刘开扬先生《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 (以下简称“刘谱”) 俱将岑参释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系于天宝三载(744)下,并据以推其生年。然根据唐铨选制,这一说法是有问题的。

按唐铨选制,进士及第并经吏部关试后,并不能立即授官,还得通过守选,才能参加吏部的冬集铨选而授官。宋《蔡宽夫诗话·唐制举情形》就说:“唐举子既放榜,止云及第,皆守选而后释褐。” ②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八《诂笺三》“进士科故实”条也说:“关试,吏部试也。进士放榜敕下后,礼部始关吏部,吏部试判两节,授春关,谓之关试。始属吏部守选。”所谓守选,就是守候吏部的铨选期限。这是唐代为缓解选人多而官阙少这一社会矛盾所制订的一项政策。

唐代及第举子的守选,大约自太宗贞观年间就开始了。《唐会要》卷七五《贡举上·帖经条例》载:“贞观九年五月敕:自今已后,明经兼习《周礼》并《仪礼》者,于本色量减一选。”就是说,应明经试者中所习经为《周礼》和《仪礼》者,及第后可在其应守选的年限中减免一年。按,唐人将守选一年称作一选。只有守选,才能减选;若无守选,何以减选?由是知贞观九年(635)明经已经有守选制了,则进士科和其他科的及第举子也当同样存在着守选这一制度。在唐代,各科及第举子的守选年限是不一样的。进士及第,一般是守选三年。《册府元龟》卷六三五《铨选部·考课一》载玄宗开元三年(715)六月诏云:“其明经、进士擢第者,每年委州长官访察,行业修谨、书判可观者,三选听集。”所谓“三选听集”,就是守选三年才听任其参加吏部冬集。该书卷六四一《贡举部·条制三》又载文宗大和九年(875)十二月,中书门下奏云:“起来年进士及第后,三年任选,委吏部依资尽补州府参军、紧县簿尉。”所谓“三年任选”,就是守选三年才任其参加吏部铨选。这一现象直至宋初仍然存在。《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四》载有太宗淳化年间(990—994)各类人的守选年限,其中,“进士、制举,三选”。就是说进士出身与制举出身者,守选三年。宋初多承唐五代之制,既然宋初进士出身是守选三年,则唐五代进士及第也当守选三年。由以上开元三年、大和九年和宋初淳化年间进士及第都是守选三年可知,有唐一代进士及第者的守选期限皆为三年③。

进士及第守选三年,这在唐代诗文中亦可找到证据。王冷然有《论荐书》一文,是他于开元十一年(723)上书宰相燕国公张说的。书中说:“长安令裴耀卿于开元五年掌天下举,擢仆高第,以才相知;今尚书右丞王丘于开元九年掌天下选,授仆清资,以智见许。”④开元五年(717)春,王冷然进士及第,时知贡举者为考功员外郎裴耀卿。至开元八年(720)春王冷然守选期满,是年十月赴吏部参加冬集,第二年即开元九年(721)春被吏部侍郎王丘铨选为太子校书郎,即“清资”。由开元五年进士及第到开元八年冬集,这就是所谓的“三选”,即守选三周年,所谓“长安令”、“尚书右丞”,是王冷然上书时即开元十一年裴耀卿、王丘的官职。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谓孟郊:“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⑤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至十六年(800)被吏部铨选为溧阳县尉,恰为四年,与《墓志铭》“间四年,又命来选”相合。由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到贞元十五年(799)冬集,为三年守选期。晚唐诗人许棠在《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诗中写道:“应念无媒居选限,二年须更守渔矶。”⑥据《唐才子传》卷九载,许棠,咸通十二年(871)进士及第。此诗是他于咸通十三年(872)春上于淮南节度使李蔚的,在诗中他慨叹自己进士及第后却无人汲引,只好在家“居选限”守选,实际上是希望李蔚能提携自己入幕府为幕僚。因诗写于他进士及第后的第二年春天,已守选了一年,还得再守选两年,故曰“二年须更守渔矶”。由以上三例可知,唐代进士及第,一般是守选三年。

进士及第后,想不等守选期满就提前入仕,可参加制举或吏部科目选试,登科后即可授官。如杜牧大和二年(828)正月在洛阳进士及第,二月回长安过关试,是年三月又参加了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登科后授予弘文馆校书郎,仅守选一月。刘禹锡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贞元十一年(795)应吏部科目选博学宏词科试,登科后授太子校书郎,守选二年。自居易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贞元十九年(803)应吏部科目选书判拔萃科试,以甲等登科,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守选三年,较常调铨选提前一年入仕。

岑参于天宝三载进士及第,之后,有关他生平的所有文献均未言他以制举或宏词、拔萃登科,可见他是按吏部常调即守选期满经冬集铨选而释褐的。杜确序不言他守选,只在他“进士高第”后紧接着说“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是因为守选在唐代人人皆知,无须明言,后人不晓,连读以为解褐授官也在天宝三载,乃误。且岑参守选,也有证可稽。

《系年》谓:“天宝五、六两年公行事不明,游永乐、平阳疑即在此二年间。”陈谱也认为岑参游绎、晋、淇是在天宝五、六载间,刘谱更以为天宝三、四载岑参还去过黎阳、新乡等地。试想,若天宝三载岑参进士及第后即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他怎能长期离职出外漫游呢?按唐制,凡官吏请病假满百日就要解职,更何况两三年出外不归去漫游,这对一个居官在职的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岑参之所以能外出漫游如此之久,这恰恰说明了他在这一时期没有授官,正在守选。又,《河南千唐志斋藏石》收有兵部郎中邵说撰写的《唐故瀛州乐寿县丞陇西李公墓志铭》,云:

惟陇西李公湍,地望清甲,冠于邦族……公始以经术擢第,署滑州匡城尉,次补瀛州乐寿丞。理尚刚简,盖肃如也。酷好寓兴,雅有风骨。时新乡尉李颀、前秀才岑参皆著盛名于世,特相友重。方振雄藻,比户英达,孰是异才,而无显荣?以乾元元年终于贝丘。凡百文士,载深恸惜……即以大历己酉岁冬十二月甲寅,葬我公、夫人于邙山之茔。⑦

“大历己酉岁”,即大历四年(769),知李湍卒于乾元元年(758),大历四年始与夫人合葬。《墓志铭》称李颀为“新乡尉”,当是李颀尉新乡县时与李湍相识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载:“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按李颀于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亦当守选三年而后铨选为新乡县尉的,则其尉新乡应在开元二十七年(739),时李湍亦正尉匡城。匡城属滑州,新乡属卫州,两地相距甚近,且二人又同为县尉,故可时常往来而“特相友重”。

《墓志铭》又称岑参为“前秀才”。秀才原是唐初贡举之一科,后因取人严峻,举子多不敢应试,州府也不愿举荐,故于高宗永徽二年(651)就停止了⑧。以后唐人就多将进士称为秀才,明经称为孝廉。“前秀才”,就是前进士。前进士是及第进士关试后的称呼。《唐音癸签》“进士科故实”条谓:“放榜后称新及第进士,关试后称前进士。”《蔡宽夫诗话·唐制举情形》也说:“关试后始称前进士。”及第进士之所以关试后始称前进士,是因为关试后新及第进士就成为吏部的选人了,“始属吏部守选”,故前进士实质上就是及第进士在守选期间的专称。及第进士无论其守选时间多长,只要尚未授官,都可称作“前进士”。皮日休有一首诗,题作《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云:“四载加前字,今来未改衔。君批凤尾诏,我住虎头岩。”⑨据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卷八载,皮日休,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之后,于咸通十年(869)被苏州刺史崔璞辟为从事,至十二年三月崔璞解任后始离去,此说可信。诗谓“四载加前字,今来未改衔”,是说进士及第四年来,未曾授官改衔,仍以前进士称。则知诗写于咸通十二年秋,时在苏州,故曰“我住虎头岩”。韩愈贞元八年(791)进士及第后,“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于贞元十一年春三上书宰相求荐,仍自称曰“前乡贡进士韩愈”⑩。《河南千唐志斋藏石》收有寇堮撰写的《前国子进士上谷寇堮墓志》,云:“大唐开元十四年正月癸未,前国子进士上谷寇堮卒……廿五擢第,卅而终。”11知寇堮及第已五年,未曾授官,以前进士终。按,由州府解荐而得第之进士,曰“前乡贡进士”,由国子监生徒而举进士及第者,曰“前国子进士”,然统简称作“前进士”。邵说《墓志铭》谓岑参“前秀才”,即前进士,当是岑参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前也就是守选期间与李湍结识的。按前所述,李颀尉新乡是在开元末,时李湍尉匡城,二人相识。至天宝五、六载,李湍已补瀛州乐寿县丞,时岑参游河朔至乐寿县,故与之结识而“特相友重”。

有人以为岑参是开元末与李颀同时结识李湍的,时李颀为新乡尉,而岑参尚未登第,故曰前秀才;前秀才者,登第以前之秀才也。此说不确。按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进士,“通称谓之秀才”,“得第谓之前进士”。就是说进士未第前通称曰秀才,及第后才称为前进士。若岑参是未及第前与李颀一起结识李湍的,则邵说《墓志铭》当云“时新乡尉李颀、秀才岑参皆著盛名于世,特相友重”才对,而不应再在“秀才”前加一“前”字。在秀才、进士前加一“前”字,就变成专有名称即已第进士在守选期间的称呼了。还有人认为,只有前进士是得第进士之专称,前秀才不是专有名称,恐怕就不是这种意思了。我们说,既然进士可以俗称为秀才,那么前进士当然也就可以俗称作前秀才了。李商隐有《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一诗,据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一注,“太原公”为王茂元,可信。“前杨秀才戴”,即前秀才杨戴;“杨正字戎”,即正字杨戎。《唐摭言》卷八《及第与长行拜官相次》载:“杨敬之拜国子司业,次子戴,进士及第;长子,三史登科,时号‘杨三喜’。”“长子”即杨戎。知杨戴、杨戎为弟兄俩,二人同时及第登科。据《登科记考》卷二一载,杨戴进士及第,杨戎三史登科俱在开成二年(837),当从。杨戎登吏部科目选科后即授与正字,杨戴进士及第后还得守选三年,故曰“前秀才”。又,陆龟蒙在《书李贺小传后》说:“余为儿时,在溧阳,闻白头书佐言:孟东野贞元中,以前秀才家贫受溧阳尉。”12由以上二例知,“前秀才”就是前进士,可见唐人将前进士也称作前秀才。岑参守选期间,不仅到过绛、晋、淇、黎阳、新乡、大梁等地,而且也到过河朔。他在《送郭杂言》诗中说:“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其河朔诗有《登古邺城》、《邯郸客舍歌》、《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等。其《冀州客舍》诗云:“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冀州距瀛州乐寿县不远,岑参到冀州后又北上赴乐寿,与李湍相识当在此时。诗题下有作者自注:“时王子应制举欲西上。”刘谱承《考证》之说,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下,而陈谱却系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下,理由是:“历考诸书,则未见开元二十九年春有制举。”并引《册府元龟》卷六八及卷六四五,谓开元二十七年春有制举。其实,开元二十七年的制举,非王绮所应之制举。《登科记考》卷八引《册府元龟》与《唐大诏令集》云:“正月,制令诸州刺史举德行尤异,不求闻达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