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红楼梦》中的八字命例
时代狂人贾宝玉——剖析…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
言在此而、意在彼——<…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红学”与…
重新评估《红楼梦》的巨…
论《红字》的清教观
红楼幻境与顾城的生死哲…
最新热门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诸抄本之间的差异-破解迷魂阵

时间:2009-8-8 16:43:52  来源:不详
宵节上。到作者晚年的时候,他要改造这回文字:把元宵节的痕迹抹掉,把原有的元宵节唱戏改换成宝钗过生日唱戏。
  但是这最后一次修改还没来得及轮到处理后部的灯节谜语,庚辰本畸笏批语说的第二十二回未完,并不是说这回没写完或没补完谜语,而是作者临终前没来得及改造完这回元宵文字。于是我们看到遗留至今的本子上,第二十二回前边是正月二十一、二十二宝钗生日的文字,紧接着却时光倒流,突然跳回正月十五灯谜。——我相信今本上宝钗生日文字是早本上元宵节原唱戏文字的改换,抹去第二十二回元宵文字痕迹为的是给新添写的第十七、十八回元宵节热闹的元春归省文字让路。
  第二十二回原来的元宵节文字,如果不大动,就无法回避元春省亲,非动不可,于是此回中元宵唱戏,雪芹把它改成了宝钗生日唱戏,但是不幸的是后面还有元宵灯谜文字!
  作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来得及把第二十二回早本元宵节的痕迹抹干净,“此回未成而芹逝矣”。老元宵节的痕迹就保留在他临终遗留下的唯一一部《红楼梦》纸稿上了。
  雪芹逝世之后多年在《红楼梦》以抄本问世的时候,这些痕迹都带进了各个抄本,以戚序本和甲辰本最为明显,戚序本上公然的还保留着“今乃上元佳节”,这样的话,而甲辰本上保留着“今值元宵”这样的话,其他各本包括程印本都或多或少的有“灯节”、“节下”、“还是节下”这样的词汇,庚辰本也不例外。
  所以我相信,雪芹的确是没改完第二十二回他就死了,所以灯谜前后老元宵节的痕迹,一直保留至今,保留在所有的《红楼梦》早期抄本和刻本上。
  他似乎是面对着第二十二回文稿,然后一撒手,笔掉落在地上,他人就过去了。
  后来,是他的最后一个同道者,主持《红楼梦》以抄本的形式问世,为了纪念逝去的雪芹,在抄第二十二回时,不同抄本故意保留了他不同时期的改笔。我愿意相信这就是各个抄本第二十二回结尾各不相同的原因。
  我有这样的判断是从我发现第二十二回提到的贾母喜欢的唱戏小丑,实际就是十二女戏中文官的原型以后开始,建立红学新坐标的设想是在发现《红楼梦》各个抄本和印本确实存在完全相同的文字地质板块拼接构造以后,并且我尝试着分离出了几层文字板块标本,而我发现这些文字地质板块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也就是说这些板块是雪芹十载五次增删过程中按梯级顺序形成的。我发现雪芹改写《红楼梦》的力度是很大的,他反复的把各个时期的文字板块新生再造,他移山填海的力度这么大,要说有什么早期流出去的抄本跟着他一起改而且改得一步不落那根本就不可想象,实际根本不可能做到。最震撼是雪芹临终时候未完成的第二十二回改笔,各个抄本都保持着原样。那么根据这一点,加上各抄本不约而同截断于第八十回这一现象,我开始相信所有抄本实际都是在雪芹去世之后抄成的。
  从此我终于不再相信:现存《红楼梦》各个抄本,尤其是那些有“甲戌”、“庚辰”、“己卯”纪年的本子,它们的所谓祖本,如大家一直相信的那样抄成于“甲戌”、“庚辰”、“己卯”年间,而晚出的有纪年的批语又是后来藏有抄本的人自家掇录上去的。这一红学固有的观点我不再相信。
  我相信现存脂本都抄成于作者逝世多年之后,我愿意建立一个新的红学坐标系解释,我用以建立红学新坐标的出发点或称新坐标原点,就是现存庚辰本上的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只是我们要重新理解这句话中“此回未成”的含义。而我最终发现庚辰本此回结尾的谜语破失真的只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件,不干红学全局,但是却扎扎实实让《红楼梦》研究堕落在红学迷魂阵中近百年,这局面从红学祖师胡适就开始了,他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中讲:
  二十二回只到惜春的谜诗为止,其下全阙,上有硃批云:
  [此后破失俟再补
  其下为空一页,次页上有这些记录:
  暂记宝钗制谜云: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有正本(有正本即指戚序本,凤芝注)此回稍有补作,用了此诗做宝钗制的谜,已是改本了。今本皆根据高鹗本删去惜春之谜,又把此诗改作黛玉的,另增入宝玉一谜、宝钗一谜,这是更晚的改补本了。
  ……
  故我们可以说此本是乾隆庚辰秋写定本的过录本。
  ……
  我的甲戌本与此本有许多不同之点……
  ……
  此本与戚本最近,但戚本已有补足的部分,故知此本的底本出于戚本之前。除甲戌本外此本在今日可算最古本了。
  甲戌本也是过录之本,其底本写于“庚辰秋定本”之前六年,尚可以考见写定之前的稿本状况,故最可宝贵。
  ……
  此本有许多地方胜于戚本,如第二十二回之末,此本尚保存原书残阙状态,是其最大长处。
  ……
  另外,胡适先生在他的《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中又一次讲到庚辰本时:
  从庚辰秋月到壬午除夕,止有两年半的光阴,在这一段时间里,雪芹(可能是因为儿子的病,可能是因为他的心思正用在试写八十回以后的书)好像没有在那大致写成的前八十回的稿本上用多大功夫,所以他死时,前八十回的稿本还是像现存的庚辰本的残缺状态。最可注意的是庚辰本第二十二回之后有这样一条记录: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这就是说,在雪芹死后的第五年的夏天,前八十回本的情形还大致像现存的庚辰本的样子。
  第五,在雪芹死后的二十几年之中————大约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以后,到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 ————有两种大同而小异的《红楼梦》八十回稿本在北京少数人的手里流传抄写:一种稿本流传在雪芹的亲属朋友之间,大致保存雪芹死时的残缺情形,没有人敢做修补的工作,此种稿本最近于现存的庚辰本。另一种稿本流传到书坊庙市中去了————“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就有人感觉有修残补缺的需要了,于是先修补那些容易修补的部分(第十七回分作两回,加上回目;十九回也加上回目,抹去待补的空白;二十二回潦草补完)。
  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者大多因袭了胡适关于庚辰本的观点,并把庚辰本的地位越拔越高。也许完全就是因为胡适尊崇的学术地位,认为二十二回结尾完整的本子都是后人续貂,人们从来就坚信不疑。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女士曾经注意过戚序本上第二十二回“今乃上元佳节”的字样,她也意识到了戚序本结尾看上去是雪芹的原笔而不像是后人续貂补作,但是遗憾她没有抓住,她只简单地判断了一判断:“哦,日期写错了!”然后她就忙着研究别的去了。
  那么敢于怀疑第二十二回,敢于怀疑胡适与其他红学大家现成的观点,哪怕你认为你自己有十足正确的把握,确实也需要相当的学术勇气。如果说我不是“妄”我是勇气,我的勇气哪里来?来源于胡适精神: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先生在他生前的时候,他经常把他的这类观点以演讲的方式灌输给青年,他也把这样的话写成文字留给了后世。今天,我们能够作为先哲杰出思想的受激励者,该是多么有幸的事。
  对我自己而言,我把胡先生在他生前倡导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继续他开创的红学事业,并敢于怀疑他本人秉持一贯并且被后世广泛认可的红学观点,如果说我不是“妄”我是勇气,那么我愿意把我这些年来的红学实践,看成是对胡适精神的一种发扬。
  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与问与做人之间,勇气和智慧是可以慢慢滋长的。
  而人生千载难逢的种种机缘也许是天定的,万万个“因”,引出来最后一个“果”。
  没有宗师和领袖之后红学进入了春秋战国,东周偏堕一隅,五霸各自争雄,狼粪烽烟,旌旗瓦缶,我们有信心看到秦王扫六合的时代到来——让我们继续把红学进行到底。
  红学研究有必要重新审视一直以来坚守的学术大方向,暂时放一放珍抄本,集中力量转攻文本。百年红学固有的学术意愿一朝被撼动,从学术感情上难以接受,我能理解。我本人期待着红学各位学者严厉的质疑和批评直至否定,如果是一种匡正,我也期待红学界各位专家给予肯定和补充。我尤其把这样一份期待的态度,期待于我所尊敬的二位前辈周汝昌先生和冯其庸先生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