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时代狂人贾宝玉——剖析…
贾宝玉――阶级与社会性…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
西门庆与贾宝玉:相悖互…
试论贾宝玉的情感世界
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
《源氏物语》中光源氏与…
贾宝玉“多余人”形象简…
试析贾宝玉性格的多重性
对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
最新热门    
 
贾宝玉:狂人形象的精神先驱

时间:2009-8-8 16:43:55  来源:不详
上,《红楼梦》的出现是空前的。它实际上是中国中古晚期带有近代色彩的人性解放思潮的延续和结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宋明以来.为适应封建专制强化统治的需要,出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核心便是“存天理.灭人欲”;即用一种虚幻僵化的外在伦理道道(“天理”)来扼杀人的内在感性欲求和个性生命(“人欲”),使人变异为“非人”——伦理道德的木偶和奴隶。但是生生不息的人的感性生命是压抑不住的,而且越是压迫它就越是寻求着突破和解放。这样它便首先从理学内部,以王学左派的异端思想表现出来。明季“非圣无法”的思想家李贽更公开亮出了自然人性的“童心说”的旗帜。“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动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7]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真心”、“真人”与贾宝玉所追求和向往的复归于“太初一步一的原始自然人性是基本一致的。但贾宝玉是通过自己充满血和泪的人生经历感悟表现出这一追求的,因而就具有更加感人的艺术力量和更加丰富的人生蕴含。可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也正是潜在地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对贾宝玉的精神个性加以了现代的张扬与发展;狂人已不再像贾宝玉那样对世俗理念表现为一种装佯卖痴的冷嘲热讽,而是理直气壮的公开对抗和入木三分的深刻批判;也不再像贾宝玉那样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愿,而是旗帜鲜明地张扬自己的理想和向往。但是在源于对人生状态的发现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孤独寂寞的精神个性,不被人理解的现实遭际和满怀悲怆的悲剧命运等方面,狂人和贾宝玉却是一脉相承的。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贾宝玉构成了狂人形象的精神先驱。而从18世纪的贾宝玉到20世纪初的狂人.就正展示出我国小说艺术由古代向现代连续发展的一个侧影。

[1]《鲁迅致许寿裳,1918年8月20日》

[2]太愚:《红楼梦人物论》

[3]《管子·水地篇》

[4]《老子·八章》[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6]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7]李贽:《童心说》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