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生命自信力的提升和灿烂…
最新热门    
 
冯友兰的文化三说

时间:2009-8-8 16:46:12  来源:不详
”,直到新理学问世,才接上中国哲学的道统,使中国哲学精神有了“最新底进展”。他在《新原道》最后一章《新统》中写道:

……新理学又是“接着”宋明道学中底理学讲底。所以,与它的应用方面,它同于儒家的“道中庸”。它说理有同于名家所谓“指”。它为中国哲学中所谓有名,找到了适当底地位。它说气有似于道家所谓道,它为中国哲学中所谓无名,找到了适当底地位。它说了些虽说而没有积极地说什么底“废话”,有似于道家,玄学以及禅宗。所以它于“极高明”方面,超过先秦儒家及宋明道学。它是接着中国哲学的个方面的最后底传统,而又经过现代的新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以成立底形上学。它不著实际,可以说是“空”底。但其空只是其形上学的内容空,并不是其形上学以为人生或世界是空底。所以其空又与道家,玄学,禅宗的“空”不同。它虽是“接着”宋明道学中底理学讲底,但它是一个全新底形上学。至少说,它为讲形上学底人,开了一个全新底路。[20]

这就是冯友兰从“道统新续”说中得出的最后结论。他把新理学定位在中国哲学精神“继往开来”的位置上,定位在“正统”继承者的位置上,对于他本人而言,可以说是“斯文在兹”、“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表现。他以“极高明而道中庸”概括中国哲学的主流精神,是否妥当,当然是可以讨论的;但至少应当承认,这确实揭示了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极高明”其实讲的是超越性,“道中庸”讲的是内在性,“极高明而道中庸”讲的是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以超越与内在的统一概括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冯友兰的重要贡献。他的这种看法在中国哲学史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在中国哲学史上,冯友兰并不是提出道统说的第一人,而在他之前提出的各种道统说,从来没有得到过广泛的认同,冯友兰当然也不例外。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家之言。

冯友兰提出的“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主张妥善地解决文化发展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问题。他不是保守主义者,强调固有文化必须实现现代转化,接纳“以社会为本位”的新文化,改造“以家庭为本位”的旧文化;他也不是激进主义者,明确表示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强调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可塑性。冯友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说法是可以讨论的,但他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正确的,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积极的意义。

 

[1]参见《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1—3页。
[2]陈独秀:《东西民族思想之差异》,《新青年》第1卷第4号。
[3][4][7][8][9][10][11][12][13][14][15][16][17]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4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8、226、246、248、224、322、325、328、336、360、359、314、365页。
[5][6]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11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14、244页。
[18][19][20]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27、148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