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2009年公务员工作总结
盘点2008“最”八卦房产…
男模成上世纪男色启蒙
杭州飙车肇事者罪名待判…
西方画家笔下的几个世纪…
2008年度品牌价值榜TOP…
华为艰难拿下印度BSNL2…
房产八卦:普通商品房最…
我们中国成最大经济体需…
求测:2009年后半年运势
最新热门    
 
20世纪唐文研究回顾与反思

时间:2009-8-8 16:46:14  来源:不详
《典论·论文》提出四科八体(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其中七体为文;陆机《文赋》则提出十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其中,九种为文。萧统《文选》诗文兼收,共分三十九类,除诗外,其余三十余类皆属文。《文心雕龙》论文叙笔部分,篇名所列文体即达三十四种之多,除《明诗》《乐府》两篇而外,皆为文。唐人历史地继承了对“文”的这一认识,宋初编《文苑英华》,收南朝梁至唐代的诗文,分为三十八类,除诗、词外,其他亦皆属“文”。从百年唐文研究来看,受现代观念尤其是西方关于“文”之概念之影响,研究者大都自觉不自觉地存有“文学之文”和“实用之文”之界限,且有将“实用之文”摈弃在“文”之范围之外的倾向,其研究大都比较注重于“文学之文”,对其他“非文学之文”关注不够。而这一认识,是与传统的“文”之观念相左的。此外,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打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八股文”的影响,研究者大多重视与白话文有比较密切关系的散体的“古文”,轻视骈偶之骈文及赋。
    从百年之唐文研究看来,重古文、轻骈文和赋的现象十分严重。如前所统计,20余年有关唐代古文研究的论文有400余篇,而关于骈文和赋的研究论文加起来尚不足100篇,两者之比为4:1,反差太大。就唐文发展史而论,古文创作主要集中在中唐,且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随着柳宗元、韩愈的相继退出文坛,古文创作很快式微,至晚唐则骈文卷土重来,骈文创作兴盛一时。仅就中唐而论,韩柳大力倡导古文,成绩斐然,而元稹白居易所倡导的新骈文,则名重一时;从创作数量而言,其时骈文的数量大大超过古文,且应用广泛。从总体而论,近300年的唐文创作历史,古文创作时间不到100年,而骈文则贯穿始终。即使在古文运动兴盛时期,骈文之创作虽受到冲击,但未能从根本上使之改观,其创作仍然如火如荼。当然,受古文之冲击,骈文也因此而获得了一些新的生命力,创作亦因之有了新的变化和成就。其次,从《全唐文》看,收录骈文篇目的数量是古文的十多倍,骈文作家更是远远多于古文作家。如果在唐文研究中仅仅重古文而轻骈文,则不能贴近文学史之实际,与文学史的发展史实不符,无法获得唐文发展衍变的内在轨迹,全面总结其创作成就。此外,唐代赋家甚多,超过历代,唐赋的体式也比前代完备,使唐代成为赋发展的重要时期,清人王芑孙说“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读赋卮言》),但是,从近百年的唐文研究来看,涉及赋的论文约30余篇,而且几乎全集中在杜牧《阿房宫赋》上。虽然在一些赋学著作中,唐赋有所论述,但相对其庞大的作家阵容和相当可观的作品数量,显得颇不相称,唐赋研究是亟待开发的领地。由此可见,唐文研究中,重古文、轻骈文和赋的现象十分严重。
    文学研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骈文研究在上个世纪多受冷落,并不是骈文不如古文好,骈文与古文在艺术价值方面各有特色,骈文华丽精美,古文庄重古雅。文学毕竟是一门艺术,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声文”、“形文”、“情文”,是颇为切合汉语言的艺术特色的。即使从纯文学的角度看,骈文所占的比重要比古文大一些,古文讲求实用,重在“言”“文”合一,有时候就失去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欣赏价值。有时候骈文能做到的地方,古文未必就能做到,如王勃的骈文《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画面:落日的余辉斜射着江面,天空是金灿灿的一片,碧水、蓝天、落日、飞鸟、晚霞融为一体,以简洁的笔法将落日黄昏的美丽景象描绘得绚丽多彩,而且语言之凝炼蕴藉丰润让人过目不忘。骈文和赋作为汉语言文学的独特现象,从产生成熟的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于清代,有其固有的、特殊的价值,因此,重新认识骈文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二、从百年的唐文研究状况来看,古文运动之研究无疑是热点,不过,就古文的研究而言,研究力量之分布也颇不均衡,比较多地集中在韩愈和柳宗元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其他古文作家的研究。可以说,中唐时期的作家是研究的重点,古文运动的作家是重点中的热点,而对韩愈柳宗元的研究是热点中的焦点。诚然,韩、柳代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深入研究韩柳,确实能够把握住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及其创作实绩,值得投入比较多的力量。但是,从唐文的发展史来看,古文不是一下子就从中唐“冒”出来的,古文的兴起发展在初唐盛唐就有它的踪迹,在晚唐仍然有其流变,有许多的古文作家。在初唐、盛唐就有陈子昂、富嘉谟、吴少微和时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等人,乃由骈文向古文发展之“变之渐”者,其后之李华、萧颖士文人集团,更加致力于文体之变革,为韩柳古文之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而骈文名家陆贽受“古文”革新思潮之影响,汲取古文之优长而变革骈文,创作出了具有散体气息、更加通俗易懂的新体骈文,并因此而昭示了骈文之优长,给变骈俪为散体的古文以有益的启示。因此,韩柳古文运动能够继承古文先驱的实绩,汲取新体骈文所昭示的优长,融会贯通,别创一全新的局面。即使在“古文运动”中,也还有一大批紧密团结在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中心的古文作家,如李翱、皇甫湜等人,为古文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在晚唐还有一批古文作家,如孙樵,刘蜕等继续创作古文,虽成就有高下,但从发展衍变而言,仍不可忽视。大作家是时代的风标,成就斐然,固然值得重视,而深隐于历史帷幕后的、为数众多的小作家,其嗡嗡和鸣,更能昭示一时之风气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
    然而从百年研究的历史来看,对唐古文研究的重点热点都在韩柳身上,而对其他古文作家关注不够,他们似乎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许多作家的研究是空白。像有关陈子昂文研究的论文只有5篇,李华7篇,萧颖士6篇,陆贽只有3篇,晚唐小品文才9篇,这实在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不大相称。只有对整个唐代散文家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体现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当时的文学创作实际,才能比较深入地认知古文运动。
    三、从百年研究看来,唐文研究的视阈狭窄、方法单一。唐文研究多侧重于文道关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研究,研究的方法以社会学批评的方法为主,缺乏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20余年来,唐诗研究融合多种学科知识,如历史学、文化学、美学、心理学、地理学等,运用新的方法,如诗史互证法、比较法、统计学方法,甚至于借鉴了西方的“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评法”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唐文研究中,还是比较多地局限于考据学与鉴赏论。考据固然重要,但从总体上来理解、把握唐文,仍嫌不足。今后必须立足于文本,系统深入地贴近唐文发展的史实,借助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发现新的文献材料,辅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构筑新的唐文研究理念。
    四、要开展系统性的唐文研究,要把握两个“度”的研究。一是深度,在已经取得比较大的成绩的领域,作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求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古文运动,过去百年的古文研究,多是文道关系和骈散关系的研究,现在能否发现新的材料,或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唐代古文,以期有新的发现。二是宽度,要拓宽唐文研究宽度,不仅要关注古文,而且要重视唐代骈文、赋的研究。对古文而言,除了加大对古文先驱和韩柳之外的作家作品研究的力度,还要加深对古文理论的研究,因为古文理论一直是指导古文作家创作实践的理论先导。就骈文而言,要从整个唐文演变的内部规律着手研究,古文与骈文两种文体,从初唐到晚唐是如何变化消长、相互渗透影响的。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大而化之的概念上,不但要从宏观上,而且要从微观上深入具体认识骈散文体的演变历程,并且许多唐文作家不仅是古文家,同时也是骈文家,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这些作家的创作呢?另外还可以从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符号学着手,这也不失为唐文研究新的宽度的拓展。
    五、唐文研究要建立结构合理的梯队,重视研究的专业化、信息化。建立结构合理的梯队,扩大唐文研究的队伍,多开设唐文研究的精品课程,多设立唐文研究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新的后备人才。研究队伍要专业化,就是要有一支具有新的学术理念、知识结构合理、真正懂得文学研究的人来研究唐文。因为就20世纪的唐文研究来看,有许多低水平的研究,甚至有许多研究课题是重复的,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信息化,就是要具备现代学术研究者的基本条件,要懂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而且要知道获取研究动向、研究信息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的研究信息。此外,要多开展一些唐文研究的专门学术研讨会,因为到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唐文研究会,这不利于学术交流和重大成果的出现。
    总而言之,百年唐文研究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前80年是唐文研究的一个冷落寂寞的清秋;后20年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看,唐文研究仍然是一个弱点。唐文与唐诗、唐人小说一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也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彩,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探讨。可以相信,在新世纪里,唐文研究一定会大放异彩,绽放出其所应有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05-1979)》,1981年。
    [2] 中山大学中文系:(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华书局1995年版。
    [4] 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1980-2002,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002年。
    [5] 谢保成:《中国史书提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6] 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00-1975)《七十六年史学书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