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
试论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
抱利器而无所施——试论…
试论古代汉语中的“谓语…
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
古代文学论文《试论中国…
试论《恒先》的“自生”
最新热门    
 
试论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

时间:2009-8-8 16:46:2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在汉文学中,给《枕草子》影响最大的首推白居易。作品中白居易诗文的引用随处可见,引用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既有原封不动的照搬,又有作者的精心加工,显示了作者的非凡汉学才能和过人智慧。清少纳言在这部具有宫廷文学性质的随笔作品中,依据自己的审美基准来引用白氏诗文,而且所引用的基本上都属于闲适感伤类型的作品。论文作者通过考察指出,抒发人生感悟和追求大自然的美是白居易和清少纳言共同的理想,这一点同时也是白居易文学能够流行于平安王朝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白居易作品 《枕草子》 引用形式 审美意识

 

  
  在日本历史上,奈良朝及其以前的时期称为古代前期,其后的平安朝则称为古代后期。按照日本文学史的划分,在古代后期产生的文学通常叫中古文学或平安时代的文学。在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史迎来了汉诗文创作的全盛期。公元894年,日本朝廷接受学者菅原道真的建议,废止遣唐使,停止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并着手恢复和发展日本的传统文学。于是,从9世纪到10世纪中叶,日本文学的主流从汉诗文逐渐转向了和歌与物语文学。这一时代的作家主要是以男性为主。从10世纪中叶开始,和歌与物语文学继续保持繁荣,但是女性作家开始加入创作的行列。创作和歌的和泉式部、写物语的紫式部、从事日记文学创作的藤原道冈母、开创随笔文学先河的清少纳言等,就是这一时代女性文学家的杰出代表。她们创造了日本中古文学的巅峰时代。然而,这些女流文学仍然没有离开来自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换句话说这些作品创作的源泉仍然是汉文学。而在汉文学中,对这些女流文学乃至整个平安时代文学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无疑首推白居易。
  关于白居易给平安朝女流文学所带来的影响,日本学者有过较详尽的论述①。尤其是作为日本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随笔作品《枕草子》与白居易文学关系的问题,日本学界也进行过多方面的论考。其中既有涉及《枕草子》中的部分章节出典于白居易作品方面的考察②,也有论及通过引用白诗反映出作者高超的汉文学素养与聪明才智方面的内容③。本文拟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作者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引用白居易诗文的形式与特点,并通过对这部作品文学性质的考察,进一步分析白居易文学流行于日本平安时代的原因。
  
  一、《枕草子》与白居易的诗
  
  《枕草子》是清少纳言通过自己在宫中供职的生活经历而创作的随笔文学作品。作品由大约三百个章段组成,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三块:一是作者对自然和人生感悟方面的随感随录章段,二是写成列举文形式的类纂性章段,三是记录作者宫中生活片段的日记性章段。其中,从作品章段及其文字的数量上看,日记内容的方面为最多,所引用的汉诗文也是这一部分占的比例最大,这是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枕草子》中,来自汉籍的引用随处可见。这里说的汉籍是指中国的典籍和当时日本人用汉文编写的典籍。其中中国的典籍主要有《白氏文集》、《诗经》、《史记》、《汉书》、《晋书》、《论语》等,日本的汉籍有《本朝文萃》、《千载佳句》、《遗戒》以及后来由藤原公任编写的《和汉朗咏集》等④。《枕草子》第一百九十八段云:“文は文集。文選。新賦。史記。五帝本紀(文章最好的当属文集、文选、新赋、史记、五帝本纪)”⑤文中提到的“文集”指的就是《白氏文集》,即白居易的诗文。可以认为,在作者清少纳言的意识中,这一章段里所列举的作品就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汉籍,至少可以说她对这些作品抱有很大的关心和兴趣。关于《枕草子》中所引用的汉文典籍,日本学者藤本一惠曾作过考察和统计,现引用其中有关的部分,列表如下⑥。
  
  《枕草子》中引用的汉文典籍从上表可知,前半部为中国典籍,共二十三处;后半部为日本人编著的汉文典籍,共十六处,二者相加共计三十九处,由此可以看出汉文书籍对于《枕草子》的影响程度之深。若除去《和汉朗咏集》等日本古典,则《白氏文集》以十三处为最多,占其中的绝大部分。另外,据《源氏物语事典(下卷)》⑦“所引诗歌佛典索引”统计,在《源氏物语》中所引用的汉文诗歌中,《白氏文集》也以约八十处之多占据第一位 。从中可知白氏作品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枕草子》不仅频繁引用白居易的诗文,就连作品的书名也是源于白诗。根据日本学者池田龟鉴的研究,《枕草子》的名称出自被认为是跋文中的“枕にこそは侍らめ(放置于枕边)”一句话,而这句话的真正出典就是白氏的闲时诗“秘省后厅”⑧。“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这首诗描写的是白居易五十六岁任秘书省长官时寂寞闲散的状况。《枕草子》跋文中说,中宫藤原定子将时任内大臣的长兄伊周进献给她的一本珍贵册子拿到清少纳言的面前,说是让她写点什么。当时在中宫定子身边供职的清少纳言正好无所事事,便随口答道:“那我就放在枕边吧”。清少纳言说这句话时,心里便想到了白居易的诗,也就是说,由于她也是“尽日无一事”,所以就想利用闲时写些什么,于是就诞生了《枕草子》。这说明白氏作品在清少纳言的心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二、白诗的引用及其特点
  
  对于清少纳言来说,提及汉文学实际上就意味着白居易的文学,而说到汉籍作品,则会让她首先联想到《白氏文集》。应该说,她是把白氏作品集当成自己的写作参考资料来创作《枕草子》的。根据笔者手头上的资料归纳统计,《枕草子》中引用白诗共有二十个章段的二十九处,被引用的白诗也达到了十九首之多(详见附表)。从统计情况可知,清少纳言在将《白氏文集》作为其汉文典籍进行引用时,采用了多种的形式和方法,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原封不动的搬用。最典型的是第三十五段“花木”。作者在描写梨花时,先是从梨花本身的特点进行全面否定,然后笔锋一转,通过直接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梨花一枝春带雨”来为梨花进行辩护,进而赞美梨花犹如哭泣中的杨贵妃一样“无与伦比地美丽”。可以说,作者并不是着重于描写梨花的姿态,而是极力捕捉其文化意味,通过对白诗的直接引用和联想,使读者一下子进入《长恨歌》中所描写的诗歌意境,从而让我们产生出一种丰富的审美愉悦和感情共鸣。
  其二是对白诗的加工创新。第一百零二段描写了清少纳言接受歌人藤原公任“考试”的场面。阴历二月底的一天,寒风凛冽,天空阴暗,并且下着细雪,这时藤原公任的侍从来到清少纳言的住处并交给她一封信,信中写着“すこし春ある心地こそすれ(渐感初春始来到)”。在来者催她急速回信的情况下,她急中生智地回复道:“空寒み花にまがへて散る雪に(空冷散花飞雪飘)”。其实,藤原公任和清少纳言之间的对歌,都是出典于白居易的七言律诗“南秦雪”。诗曰:
  
  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
  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
  我思旧事犹惆怅,君作初行定苦辛。
  任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
  
  清少纳言接到藤原公任的信,正是空中飘着细雪的时候,看到屋外的情景,便立刻联想到白居易的这首“南秦雪”,而且诗中所描写的天气景象几乎与当时的状况如出一辙。但机灵的清少纳言并没有按照白居易的原诗“三时云冷多飞雪”来回答,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将白诗略微进行一番加工,用和歌的方式做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藤原公任在赞叹清少纳言的杰出汉才之余,上奏天皇说:“还是宜封其为内侍之官职”。
  其三是作者通过白诗显示了自己的过人智慧。最突出的当属第二百八十段,这也是日记类作品中最为有名的一个章段。在一次大雪下过之后,中宫定子问清少纳言:“‘香炉峰上的雪’如何呀?”清少纳言随即让其他女官将格子窗吊起,自己再把御帘高高地卷起。中宫定子看到她的这一行动,很满意地笑了。其他女官也盛赞清少纳言道:“毕竟侍候中宫,清少纳言是最佳人选!”原来,清少纳言是根据白诗《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之三》中“遗爱寺钟欹枕听, 香炉峰雪拨帘看”的诗句,而作出的巧妙行动,展示了她的机灵和智慧。再如,在第七八段中,面对贵族藤原齐信的“阑省花时锦帐下”的发问,清少纳言同样根据白居易“庐山雨夜草庵中”的诗句,随机应变:“谁来拜访草庵呢”。作者摈弃单调乏味的景物描写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我们从中也能窥见清少纳言对白诗的熟悉程度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
  
  三、《枕草子》的美意识与白诗流行的关系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平易流畅,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在清少纳言出生之前就已经传入日本,之后便迅速成为平安王朝贵族、学者甚至女流文人等的必读教材。一般认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首推李白、杜甫,白居易要列于其后,但是在日本,白居易的影响力却远在他们之上。为什么平安王朝的贵族和文人们为何如此钟爱白居易的作品呢?
  关于白诗在日本平安时代流行的原因,日本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子彦二郎⑨之说:①白诗产生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与我们平安时代极为类似;②白乐天的身份和地位与我们平安时代的文人也颇为相似;③白乐天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为人等方面又几乎可以视为我们平安时代典型日本人的那种类型;④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七十余卷的《白氏文集》对于我们平安时代的文人来说,是一部大型文学事典兼辞典性质的存在。笔者认为,其中的白氏作品作为“文学事典兼辞典性质”⑨而存在这一点,可说是相当有见地的考察。这是因为留存下来的白诗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取材范围广泛,所以便于人们的学习和借鉴。白居易一生中共创作了三千八百多部作品⑩,并且保存下来的作品也是唐代诗人中最多的一个。另外,白居易本人的经历曲折而丰富,其作品的取材范围甚至涵盖了中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的日本平安朝文坛崇尚汉诗文,每当文人相聚,大多吟诵汉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对大部分初学汉诗的人而言,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作出好诗的,这就需要一种范例或辞典,以供借鉴模仿。无疑,当时流传到日本的《白氏文集》就起到了这样一个参考作用。
  不难看出,金子彦二郎是从白居易自身方面的情况分析了白诗流行的原因。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代表当时日本文学成就之一的随笔作品《枕草子》中引用白诗的情形进行考察,或许能找到与白诗流行原因相关的连接点。
  《枕草子》是清少纳言通过自己在宫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创作的随笔文学作品,作者对美的感觉即审美意识的描写在作品中随处可见。比如第三十八段写道:“おりにつけても、一ふしあはれともをかしとも聞きおきつるものは、草、木、鳥、虫も、おろかにこそおぼえね(无论什么时节,只要是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能留在心里的东西,哪怕是草、木、鸟、虫,我也不觉得它们愚笨)”。文中“をかし(趣味)”和“あはれ(情趣)”所代表的,就是平安王朝的传统审美意识,也是平安文学的理念所在。特别是“をかし”这个形容词,在《枕草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短短三百个章段中竟使用了四百四十五处之多(11),《枕草子》由此也被称为“をかし”的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枕草子》是一部以审美的对象为描写主体,即建立在审美意识基础之上的作品。那么,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