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
试论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
抱利器而无所施——试论…
试论古代汉语中的“谓语…
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
古代文学论文《试论中国…
试论《恒先》的“自生”
最新热门    
 
试论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

时间:2009-8-8 16:46:22  来源:不详
《枕草子》的这种审美意识与白居易的诗歌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联呢?
  白居易的作品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政治讽喻诗和闲适感伤诗。前一类主要是作者任职谏官期间即四十岁前后创作的作品,后者则是以他被贬江州之后的作品为最多。在《白氏文集》前集的二十卷中,讽喻诗收入一百七十二首,而闲适诗收有一百八十六首,白居易本人尽管都很重视讽喻诗和闲适诗,但在他的上述诗集中,从数量上看闲适诗所占的比例明显要稍大一些。可以看出,作者在晚年时是追求安稳、希望过上闲适生活的。对于闲适诗,白居易曾这样定义:“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12)。白居易原来很注重创作讽喻诗,因为他相信诗歌的力量,认为写诗能达到实现“兼济”理想的效果。但他经历了左迁江州的事件后,政治热情受到严重打击,觉得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于是“退公独处”,转而追求平淡的“独善”生活,为了表达这种心情,他开始大量创作闲适类型的诗歌。可以说,闲适诗就是反映当时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
  众所周知,平安时代的文化是带有宫廷贵族性质的王朝文化。清少纳言作为中流贵族的成员之一,她的创作活动和文学理念自然离不开这一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清少纳言通过自己的作品,在如实反映宫廷贵族生活面貌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描写了自己对人生及自然的独特感觉即审美意识,以表达她追求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愿望。这一点跟白居易后年所追求的闲适生活的想法是一致的。《枕草子》中所引用的白诗,尤其是其中的闲适感伤诗,其内容和风格正好反映了清少纳言的这种喜好与追求。比如,所引用《琵琶行》中的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77段。指《枕草子》中的章段,下同)、“犹抱琵琶半遮面”(90段)描写了都市女性与歌舞的场面;《太行路》中的“人心好恶苦不常”(69段)和《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94段)则阐述了人生的无常与别离。此外,清少纳言通过引用白诗,还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例如: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35段)
  瓮头竹叶经春熟 阶底蔷薇入夏开(70段)
  阑省花时锦帐下 庐山雨夜草庵中(78段)
  三时云冷多飞雪 二月山寒少有春(102段)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155段)
  琴诗酒友皆抛我 雪月花时最忆君(175段)
  遗爱寺钟欹枕听 香炉峰雪拨簾看(280段)
  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274段)
  
  诗中既有表示千变万化的天象类的词语,如“雨”、“云”、“雪”,以及“春”、“夏”、“热”、“冷”、“寒”、“月”、“夜”,又有表示季节性植物的词语,如“梨花”、“竹叶”、“蔷薇”、“桃花”。这些现象或事物一一被作者敏锐的感觉所捕捉,然后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美好愿望。
  白居易通过笔端反映了自己的复杂人生,但是清少纳言却以自己的“审美意识”为标准大量引用白居易的诗文,并把白居易从一个大众诗人塑造成了另一个崭新的形象。对大自然的热爱、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慨叹,形成了清少纳言内心中“をかし”这一审美意识的主要内容。于是,清少纳言从《白氏文集》中发现许多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然后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并以此讴歌自然与人生,表达追求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理想。从这一意义上说,《枕草子》中的“审美意识”跟白诗流行于平安王朝的原因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联。
  
  五、结论
  
  通过以上考察可知,清少纳言在引用白居易的作品时,没有停留在直接套用原文的水平上,而是将白诗的主题或思想作为构思的源泉,进而在其作品的内容和构想方面升华为作者的智慧与才能。白氏作品被看成是日本平安朝社会的一种习惯和礼仪,正如金子彦二郎所指出的那样,白诗起到了“文学辞典性质”的作用,所以成为当时贵族达官、以至女流文人的必读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如同《枕草子》中所描述的那样成为王朝文学和审美意识的规范性著作。可以说,如果没有清少纳言熟练掌握和运用《白氏文集》,那么《枕草子》中就不会有如此生动典型的事例出现,也不会有富含作者智慧、妙趣横生的随笔文学的产生。然而,清少纳言并没有接受白居易文学的全部,她所引用的是白诗中关于自然欣赏和人生慨叹的闲适感伤诗,而对于白居易的政治讽喻诗却极少涉及。清少纳言对白诗的这种处理,也是当时王朝贵族社会流行的一般做法。我们从这种作法中可以找到白居易诗文流行于日本的内在原因,同时还看出以清少纳言为代表的平安朝文人与白居易之间,在文学本质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

 

  
  注解【Notes】
  ① 太田次男:“平安朝女流与《白氏文集》”,《中唐文人考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研文出版 ,1993年)。
  ② 主要有:池田龟鉴:“知性文学作品《枕草子》”(《国语与国文学》2312,1946年)、田中重太郎:“投影于《枕草子》的海外文学”(《国文学》63,1961年)、松冈纪子:“从汉籍的引用方面考察《枕草子》”(《广岛女学院大学国语国文学杂志》14,1984年)等。
  ③ 主要有:目加田さくを“清少纳言的汉才”(《平安文学研究》17,1955年)、大曾根章介“《枕草子》与汉文学”(《国文学》127,1967年)、塚原铁雄:“清少纳言的性格与教养”(《国文学》127,1967年)、松岛芳昭:“清少纳言的汉才及其意义”(《解释学》6,1991年)等。
  ④ 《本朝文萃》和《和汉朗咏集》虽然是《枕草子》出现以后编写的作品,但其中所辑录的、作为典籍的汉诗文均在《枕草子》之前已经出现,因此这里也将其视为《枕草子》引用的典籍进行处理。
  ⑤ 《枕草子新编古典文学全集18》,松尾聪 永井和子校注(小学馆,1997年)336。以下各章段序号及内容均引自本书。括号中的汉译为笔者试译,下同。
  ⑥藤本一惠:“学问——清少纳言的教养”,《国文学解释与鉴赏》(至文堂,1964年)2911。
  ⑦ 池田龟鉴:《源氏物语事典(下卷)》(东京堂,1960年)311。
   ⑧ 池田龟鉴:《枕草子研究》(至文堂,1963年)23。
  ⑨金子彦二郎:《平安时代文学与白氏文集——句题和歌•千载佳句研究篇》(艺林舍,1995年)97、98。
  ⑩ 《白氏文集后记》中说,“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但因《白氏文集》七十五卷中散佚了四卷,现只存约三千六百七十篇,其中诗歌约二千八百余首。
  (11) 菊田茂男“枕草子的美意识(一)”,《枕草子讲座第一卷》(有精堂,1975年)237。
  (12) “与元九书”,《白居易》,陈友琴 龚克昌 彭重光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86。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枕草子新编古典文学全集18》,松尾聪 永井和子校注。小学馆,1997年。
  
  [附表]
  
  
  注:表中《枕草子》的章段序号及正文引自松尾聪 永井和子校注《枕草子 新编古典文 学全集18》(小学馆,1997年),《白氏文集》的正文引自佐久节注解:《白乐天全诗集(第一~四卷)》(日本图书,1978年)。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