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我国竞技体育垄断的态势…
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
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竞技体…
第28届奥运会男子竞技体…
他们为何而战——小议现…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最新热门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时间:2009-8-8 16:47:12  来源:不详

 1 现状:“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通用、混用

    目前,人们对“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缺乏有意识的区分,或当作二个不相关的概念,或通用、混用,使用中无一定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竞技体育不同于竞技运动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文献在论述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时,如某些教科书和专著中,对各自的定义、特征作了一些探讨,如指出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的手段。但这类界定却仅仅停留在语词的表面,未进一步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在同一文献其他部分、章节的论述中,未有二者的区分,经常存在混用情况。
      1.2 竞技体育即竞技运动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是明确指出竞技体育就是竞技运动——这包括某些教材的定义[1~4],二是同一的文献和研究中,不自觉地相互串用,或不同的文献中分别用“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但从内容来看,并未对二者做出区分。
    (2)在与英文sport(s)的转译中表现出来。一是“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二概念在不同的研究与文献中均被翻译成sport(s);二是在把英文sport(s)转译成中文时,在不同文献或译成“竞技体育”,或译成“竞技运动”(但从表述和指向来看,二者具有同样的意义)。
    另外,在不同的文献中,分别用“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但并未指出二者的区别。总的来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基本认为“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是取同义。少部分文献虽然指出了竞技体育不等于竞技运动,但并没有进行恰当、具体、深入的分析。事实上,二者的混用和不加区分的使用,不仅造成认识和交流的混乱,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规范性、科学性要求,还使得长期以来我们关于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关系的争论陷于僵局。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对二者进行区分的意识,即缺乏科学使用、运用术语的意识;二是与我们对体育、竞技体育、竞技运动等(特别是对竞技体育的内涵有关)的认识不清有一定的关系。以下,我们通过认识“体育”和“竞技体育”等方面来甄别“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

        2 前提与背景:质疑“体育”

    要理解竞技体育的综合与复合内涵,并进而理解“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必须首先对体育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目前,对体育的属性与功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没有反应对体育概念界定上地体育认识。关于体育概念的界定,一是比较笼统,如“以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等;二是比较褊狭,如把体育只看作是教育过程或教育的下位概念。仅把体育看作狭义的体育,认为体育即体育教育的略写。对体育理解的歧义必然影响与相关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造成分类的混乱,如由此分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另外,“体育”一词在我国片面的理解,还与外来词的引入有关,对体育概念的理解应排除外来词的影响与干扰。体育是一种融入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体,世界各国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状况和体制等并不相同,体育概念与术语的使用必须考虑这种因素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原词与翻译后,层次和涵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把“sport(s)”译成“体育”,或把“physical education”译成“体育”其内涵就发生了偏移。诸如此类的偏移使得国内外比较时,许多概念进行的是不同位的对应,概念比较失去了基准,故并没多大意义。我们进行体育概念的分析,应超越这种对应某一外来词的局限与障碍。
    体育应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体育应涵盖各个类别意义上的总和。我国体育实践的展开,使得体育具备丰富的内涵,把体育理解成身体性活动(运动)、教育或文化现象等只是体育的某一,或说狭义方面,却不足以全面概括体育的实质。如它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 而且还涵盖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机制等方面。即,一方面,我们认为体育是泛指由身体(性)活动、运动构成的(综合国内研究结论),主要表现在运动和项目本身方面的属性,如活动形式(其中很多活动在开展时展现了一定的竞争性、规则性);另一方面,体育又可能一定程度地包涵着组织形式、社会建制、职业和相关活动等方面内容。我们把体育这两方面属性分别指称为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竞技体育只是在这个意义上突显其特殊目标和具体形式而已。
    在我国,虽然也从社会性活动来理解“运动”,如“政治运动”、“群众运动”,乃至“奥林匹克运动”,但单就“运动”与体育的关系来说,“运动”一般不包含、不等同于“体育”的广泛内涵,而通常理解为体育项目方面的“身体活动、动作”属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中的“体育”与“运动”不应看作是同一层次概念,其“体育”的多重含义应区别于“运动”的“身体活动、动作”属性。

        3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3.1 对目前界定的辨析
    综合各种文献,关于竞技体育主要有以下认识:
    (1)如前文所述,认为竞技体育等同于竞技运动。
    (2)关于竞技体育的目标。这是揭示竞技体育的根本特征,目前对此的认识比较一致,即“发挥人体极限运动能力,提高竞技能力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夺取优胜”。
    (3)是一种活动、或社会活动过程、或社会体育活动。
    关于竞技运动,主要有以下认识:
    (1)认为竞技运动等同于竞技体育。
    (2)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它可表现与贯穿在其他体育种类中,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只不过是竞技运动诸类型之一。
    (3)在竞技场进行的一类活动。既是竞技体育的手段,也是其他体育(健、娱、教)手段。
    (4)是一种“人体运动”,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并进一步把竞技运动划分为群众性普及竞技运动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
  (5)前苏联列·巴·马特维也夫在其编写的《体育理论与方法》中,竞技运动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是作为纯粹的竞赛活动,广义上包括纯粹的竞赛活动和针对它的专门训练,以及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5] (注:排除翻译遣词方面考虑)。
    从以上理解看,人们已认识到竞技体育的重要特征,即目标取向:已经有关于竞技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却没有进一步深入——其一,竞技体育是一种综合社会现象;其二,认识似乎跳出了竞技体育是一种“运动”、“身体活动”的局限,但同一处又进一步指出竞技体育等同于竞技运动,这无疑是一种自相矛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概念界定,除非指明这里的“运动”即“社会活动”等项含义。
    对竞技运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概念已经较为明确,即明确了竞技运动的“运动”、“身体性活动”属性,但在具体应用、操作上却把概念上升到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上位范畴,等同于“竞技体育”概念的运用。
    对竞技体育概念没有置于更广阔、更全面的视野来界定,即没有从社会属性和运动属性两个方面与层次去揭示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并区别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我们认为竞技体育社会属性与运动属性的区分,应明确两个层次的概念,即竞技体育层次与其隶属的运动属性层次,而对于后者,可名副其实地称之为“竞技运动”。目前的界定没有涉及这两者及其关系。
      3.2 竞技体育——内涵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我国体育的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认识体育多是从其“运动”与“身体性活动”出发,忽视了体育概念和分类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即社会建制和社会事项等方面的考虑。
    从竞技体育的发展来看,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展,各种规模有组织竞赛活动的出现,竞技体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组织性。可以说,从运动到竞技体育其区别主要在于组织化程度。当运动发展到高度组织化、制度化、结构化的时候,就演变成为一种社会设置,其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行一定的社会目标,担当一定的社会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指出我国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部分组成。这实际上已宣示我国的竞技体育首先是一项事业,是纳入国家和社会总体发展的目标和轨道的,而不单单是(身体)活动、是运动,这也使体育划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具有了共同的实践基础。诚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竞技体育“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各自能独立形成的社会事项”[6]。

    竞技体育作为一项社会设置、建制和事务等形式而存在,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行一定的社会目标,担当一定的社会任务,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并有一定的人员、组织、制度、机构作保证。事实上,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凸显了这一点:从建国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体制化的软硬件制度和设施,包括竞赛制度、训练体系、人才选拔、输送渠道、管理机构、场馆等。“运动竞技成为一支特殊的政治斗争队伍,担负了国际政治斗争的任务,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从组织、建制、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从选材业余训练到国家专业队,包括场地建设、器材置备、医学监护、科研、信息、教练培训、裁判队伍建设、国际交往、宣传媒体等等在内的一个庞大体系,形成了一套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用国家资金供养的庞大队伍”。“由于这个体系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国家的资金投入、有计划的活动程序、有明显的业绩目标(奖牌),又有自己的舆论阵地,便在整个体育事业中居于事实上的重点和核心位置”[6]。这与竞技体育的以下现状有关:传统观念和旧的体制下,人们所理解和看到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更多的表现为封闭性的体委(体育局)系统办体育,一整套体制和机制也是为此服务的。新时期下,从竞技体育构成的大系统来看,新的体制已经开始更好地包容和整合社会的体育资源,社会(包括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