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开窗的方位与形状
关于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
《葬花吟》三题——诗体…
杂剧《西游记》思想内容…
博士论文《任昉研究》内…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
建立多样、综合、整体化…
汉语自动分词与内容分析…
我国内容产业资源整合及…
《周礼》的内容分析及其…
最新热门    
 
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

时间:2009-8-8 16:48:21  来源:不详
一、革命诗人,政治第一,艺术为政治服务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写下了足以彪柄史册的不朽华章。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题材涉及广泛,内容博大精深。既有描写革命战争年代如火如荼的斗争史实的,也有咏物言志,抒发诗人抱负情怀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历史的艺术概括。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人民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领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历史赋予他的特殊际遇与使命,使他对文艺思想注以特别的关注,并进而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毛泽东和他的文艺思想理所当然的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放在第一位。因而,他的作品也理所当然地把革命的政治内容放在第一位。他说: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我们来看一看他的诗词是怎样表现其革命的政治内容的。在《沁园春.长沙》里,通过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宏伟志向,以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力主沉浮,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西江月. 井岗山》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生动描写,歌颂了红军战士“众志成城”“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概。《清平六. 蒋桂战争》、《采桑子. 重阳》、《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这六首“在马背上哼成”(毛泽东《词六首》)的描绘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反革命“围剿”的伟大斗争的作品,热情地歌颂了“工农武装割据”(《井岗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的井岗山道路。《忆秦娥. 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 长征》、《念奴娇. 昆仑》、《清平六. 六盘山》等作品,真实地记录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描写了红军坚韧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决心和“环球同此凉热”的远大理想。
今天,我们来研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品味其古为今用的艺术精华,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旧体诗词,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
二、革命诗人的追求——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词,作为一种文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就其所表现的内容来说,“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巫山一段云》)。就连一代诗仙李太白也是这样。他的《忆秦娥》写出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佳句,也只不过表达了怀念远人,伤古怀今的忧郁情怀。
而毛泽东则以他古为今用的文艺思想,,用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使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切合,取得了珠联璧合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成就。下面,就诗人的《忆秦娥 ·娄山关》和《沁园春. 雪》一词,谈谈诗人在创作上的成就。
《忆秦娥 ·娄山关》写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接着建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到达井岗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以后,红军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逐渐巩固,不断扩大,并以瑞金为都,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集中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下,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一、二、三次大围剿。第三次反“围剿”后,王明及其为代表的“左”倾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地位。第四次反“围剿”虽然取得胜利,但红军也遭受较大损失。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王明等指挥红军同优势的敌人硬打硬拼,红军苦战一年,不但没有打退敌人的围剿,反而使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战士伤亡很大。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不得不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在红军前进的路上,敌人布置了四道封锁线。红军经过苦战,付出极大的代价才冲出了封锁线,这时的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这时,在毛泽东提议下,红军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前进,占领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批判了“左”倾的错误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指挥红军,主动寻机歼敌,在娄山关经过惨烈撕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次胜利,摆脱了被动局面。
指挥娄山关战斗胜利结束后,诗人登临雄关,面对硝烟未散的战场,远望苍山,近沫残阳,不禁吟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就是著名的《忆秦娥 ·娄山关》。该词将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走出低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带领革命队伍“从头越”,从此走向胜利的激越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景,描绘了红军将士血战图。下阙议论,抒发了诗人对革命事业满怀信心的豪情壮志。


正值寒冬的娄山雄关,寒风凛冽——“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战斗刚刚结束,踏着硝烟,诗人登临雄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他为战斗的胜利而欣慰,也为红军战士英勇搏杀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感怀。“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多年以后,诗人这样感叹。由此想到刚刚结束的遵义会议,紧要关头,党拨正了革命航船的航向。做为党的领导核心的核心人物,诗人深感自己铁肩所担的份量。“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过了低潮的革命事业,又重新开了一个好头,尽管雄关如铁。而“从头越”的征途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革命征程漫长,还有多少这样的搏杀。写景与抒情,内容与形式,都得到完美的体现。
又如《沁园春.雪》,更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该词写于1936年2月。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大转移。12月25日,党中央在召开了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活动份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并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路线,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救国的正确方向和途径。1936年10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东渡黄河。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的袁家沟。这是一个离黄河不远的小山村。在袁家沟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视察地形。他看到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怀着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华章。
该词公开发表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时,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呢?(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蒋介石反动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玩弄“和谈”阴谋,欺骗人民,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揭穿美蒋假和谈阴谋,毛泽东同志“一身系天下安危”,于8月28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在渝期间,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送给毛泽东同志一首诗。应柳亚子的索求,毛泽东把《沁园春. 雪》手书相赠。《新民报晚刊》记者获悉,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这首词就很快传闻中外。
《沁园春. 雪》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赞美了祖国的确大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词的上阙写景,描绘了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三句,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点明所写的地域辽阔和隆冬严寒的景象。
然后,用一个“望”字领起以下各句,对“北国风光”作进一步具体形象的描绘。“长城内外”纵观南北,“大河上下”横眺东西,一纵一横包举中华大地。长城、黄河是我中华民族的象征,气魄宏大。接着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把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描绘的动静有致,栩栩如生。“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把群山、高原人格化,表现了革命者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
随即笔锋一转,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展示了雪后天晴北国风光的又一番景象。红日高照,与披着银妆的山川交相辉映,是多么绚丽多姿,是多么光彩照人!
下阙由写景转入写人,一幅千古风流英雄画,既有议论,又有抒情。
阙首用“江山如此多娇”对上阙作结,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极其自然地过度,其间衔接之密切,全无痕迹。
接着,用一个“惜”字引起以下几句对历史人物的评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在历史上建立过煊赫的功业,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们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作者的评价,意在对比、陪衬后面的风流人物。
最后三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的高潮和精华,思想境界升华到了高峰: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只有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才是无愧于祖国的伟大的河山英雄。
综观全词,不难看出,有两大显著特点:
(一)、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古老的词牌,多系骚人墨客抒怀言志之载体,或言仕途坎坷,或叙情场失意,或写山水花鸟,或记闺阁怨恨,也有描绘华夏江山之雄壮,抒发建功立业之佳作。但是,或是输于历史之域限,或是囿于阶级之限制,与本词相比就黯然失色了。诗人依凭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