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园林艺术专业自我介绍
风水学中的专业解读
房地产专业术语大放送
最新热门    
 
交换专业化与组织化的理论与历史考证*

时间:2009-8-8 16:49:19  来源:不详
低交易费用,也是义乌农民在物质和货币及其匾乏的条件下从事商业的秘诀。
 
————————    
  ①  “皮糖→鸡毛”是对交换过程的简单表示,即由皮糖交换成鸡毛,以下类似的表示同样表示交换的某一环节,如“小商品→鸡毛→货币”。
 
第二,获利的风险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提高。这与第一点是相关的,由于获利的复杂程度提高,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必须经过两个中介转换过程:即商品资本(小商品或者红糖)→鸡毛(中介物)和鸡毛(中介物)→货币资本。经营者当然希望准备皮糖或小商品,但又怕多了卖不掉反而造成闲置,这是风险之一;交换以后,当然希望多换一些鸡毛,但也担心多了以后出不了手,多了不值钱,换回的货币反而减少。“鸡毛换糖”的一个交换环节脱节,价值转化的链条就出问题。因此随着“鸡毛换糖”的交换环节、交换次数增加,也意味着获利的风险在增加。表面上来看,获利的风险程度提高与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互相矛盾。但是由于在专业化过程积累交易的经验和市场知识,使得获利的风险程度在提高的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在提高,而且提高得更快。专业化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包括稳定而廉价的货源、公平合理的价格、小商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客户群、节约交通和住宿费用、处理可能遇到的特殊紧急情况等等。经营者还必须将多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才能保证在各个环节抵御和减少风险,因此,只有持续在“鸡毛换糖”上专业化的投入,才能使得这些方面的知识相互贯通,缩短掌握知识的时间。
但是专业化的报酬递增迫切要求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范围。经营范围扩大,交易的次数也相应增加,导致交易关系更加复杂。要完成每一种商品的两次中介交换,前提条件是足够大的市场需求。要使经营范围和规模有所扩大,长期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促使经营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如果专业化交换的规模要进一步扩大,无论如何,小商品经营中的风险还必须有效得到降低,整个过程的资本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就拾遗补缺这种纯粹是个人的经营方式而言,要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似乎是不太可能。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社会的分工水平,加深“鸡毛换糖”的专业化,需要通过创新产生一个能为其提供资本的组织,这一组织的创新便是下文要介绍和分析的“敲糖帮”。

一、             专业化交换的演进之二——有组织的鸡毛换糖
 
    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本县既有农民与每年冬春农闲季节,肩挑糖担,手插拨浪鼓用本县出产的红糖熬制糖块或生姜糖,……清咸丰年同治间,糖担货舱增至妇女所需针线脂粉等小商品。抗日战争前夕,本县操此业的人数增加到数万,发展成为独特的行业——敲糖帮。”,这是敲糖帮的大致来历。本文主要是就“敲糖帮”的组织来探讨“鸡毛换糖”进化中所包含的专业化分工的因素。
    敲糖生意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相当规模的时候,做生意的方式在悄悄发生变化,许多人不再单独从事小商品交换,而是在组织的安排下,从事某一种特定的活动。敲糖帮的组织形式比较特别。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能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商品交换,非常的了不起。经过了组织化的鸡毛换糖,有严密的等级组织,有完善的配货、食宿服务,有充足的资本支撑,活动范围相当广泛。以义乌为起点,敲糖生意遍布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多省,县志等史料对敲糖帮的活动路线和方式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敲糖帮在一些分工的协调上有一套独特的解决办法。有组织的敲糖生意可以较好地处理
市场范围与分工的矛盾,也就是斯密悖论——专业化分工与争夺市场范围的矛盾,①敲糖帮通过组织内的协调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其次,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不仅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坐坊(有固定场所和资本实力的坐商)资本的作用下,大大降低了担头的专业化风险;最后是坐坊的实物借贷资本的介入扩大了专业化的空间,使得更多的人卷入了敲糖的专业化分工中。总之,是通过了组织上的创新,使敲糖生意从个人的单干形式跃升到了通过人与人的组织和协调来做生意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当然不是瞬间就完全转化完的,现实中必然有两种混合的状态,这是随着社会分工结构逐渐演化、报酬递增逐步显示的过程,也就是随着行商的帮会组织扩大、坐坊资本投入的扩大,敲糖帮的人数、经营的线路在增加,活动的范围和交易范围在扩大,这些都是报酬递增的具体表现。
    下面具体分析敲糖帮在产权制度和组织功能上的特点,这关系到敲糖帮维系分工结构的能力。
    第一、在敲糖帮成员按照活动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担头”和“坐坊”②,这种划分反映了敲糖生意内部的分工,担头的意思就是挑着糖担做生意的人,而坐坊则是有固定的营业地点,为担头服务的,例如为担头补充糖或者小百货,提供食宿的方便,收购行商的鸡毛等杂物,等等。两者恰如“行商”与“坐商”,既有分工,又互为补充。坐商一般资本较为雄厚,为行商垫付一部分资本,如补充糖或小百货,可以先不付款,等行商敲糖回来,用一部分鸡毛和骨头抵充,实际上就等于化解行商的风险,使得人力资本的投入尽快转化为货币。因此,坐商资本规模也比行商的要大。“坐坊”是“敲糖帮”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提供者,其组织有“糖坊”,“站头”(范围最小的称“乡亲”),“行家”、“老土地”等四种。③
        1、糖坊:是专替糖担制作“土作糖”和“和货糖”的店铺,……一面将作糖批给糖担,一面又将糖担的换进货物收进或代销。
        2、站头:是设置在某些交通较便地区的、一种专为接待敲糖帮而设立的小客栈,……是专供帮中人息担住宿、膳食,和代为转运来去货物的机构,大都是由糖坊分设的。
        3、行家:是给敲糖帮批发百杂货的机构,……是替众糖担采办各路所需的,各式各样的百杂货。
        4、老土地:是坐在义乌家乡,专向各路糖担吃进回头货(即各糖担自远处调换回来的货物)的人的总称。……
敲糖生意的程序在前文有所介绍,有了坐坊和担头的分工,拾遗补缺时代的鸡毛换糖中的商品——资本运动过程和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原来由个人来承担的整个过程,在敲糖帮的组织中商品资本垫付和商品兑换货币这两个关键的环节都由实力雄厚的坐坊来完成。具体过程如下:担头在外出之前由坐坊通过记账借贷提供皮糖和小百货,在敲糖途中可以在坐坊分店(站头)以赊销方式及时补充货源,待担头回到义乌后,坐坊收购鸡毛和骨头等杂物,并结算以前的欠账并给付剩余的货币。由此可见,在组织化的敲糖帮中,坐坊是社会分工结构演化出来的一个特定职业,为敲糖提供了资本,促使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专业化之中。
————————    
    ①  该悖论最早是由施蒂格勒提出的,两难的困境在于:如果确是市场容量限制了劳动分工,那么,典型的产业结构就必定是垄断;如果典型的产业结构是竞争,那么这一定理就是错误的,或无重要意义的。这两种情况都难以否认。参见《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②  胡琦:《义乌的“敲糖帮”》,《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l辑1982年版。
    ③  胡琦:《义乌的“敲糖帮”》,《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l辑1982年版。
 
坐坊内部的分工逐步发展起来,例如站头和行家,在鸡毛换糖的不同环节专门为担头服务,也提供小额的借贷(流动资金)。有了这样的专业分工,担头在远离义乌大本营的地方,不用储藏物品,不用担心补充糖饼和小百货,少了许多后顾之忧。在组织上,站头和行家一般是坐坊总部的分支机构,内部有完善的结算制度,在财和物上一般是上下隶属关系,这也大大方便了对担头的服务。站头和行家只管对担头的服务,没有现金交易,完全记账,要通过担头回到义乌大本营后,与坐坊结算总的账目。如果站头和行家不是坐坊总部的分支机构,担头在外地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事实上是流动资本),中途的赊销就没法结算,担头的回程生意无法完成,①坐坊和担头之间的分工仍旧是不完整的。
    第二、在担头的组织中,每个人的地位有所不同,有如下几类人物,按照地位高低依次排列为:老路头、拢担、年伯、担头。担头的专门工作主要是在执行物物交换,是在执行中介功能,交换鸡毛等杂物并不是担头做生意的最终目的。他的专业化提高交换的效率,即用尽量少的糖饼和小百货交换更多的鸡毛等杂物。要提高专业化效率,也要协调其间的分工。社会化的分工——个人该干什么职业,主要是有市场来协调的,哪一样职业的报酬吸引人,人们选择那一职业,不同职业之间则按照市场交换原则来满足多无化的消费需求。在一个类似于社会的组织中,如果也照样按照市场原则来协调分工,这等于组织形同虚设。在一个组织内部如果需要协调复杂的分工,就需要命令和权威。在下面的介绍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对敲糖帮行商中的组织有一个了解,验证上面的理论。
    据载②:敲糖帮中各有几个领头人物,称为“老路头”,老路头之下,有“拢担”,每一个“老路头”领带着五至七个“拢担”,“拢担”之下有“年伯”,每一个“拢担”又照管着五至七个“年伯”,每一个“年伯”照管着五至七副“担头”,组成一个“班”。担任“老路头”的,是最熟悉“敲糖”门路的老手,是由本乡各大族的祠堂族长们所推举出来的,“拢担”则以村庄为主,由附近各村中的众糖担自行推定,“年伯”由“拢担”指定比较精于敲糖生意者充任之。
    由上可知,行商中存在着等级制度。老路头最高层的行业权威,是老资格的行家,数量最少。义乌的敲糖帮分成东帮和北帮,每个帮中有几个领头人物,也就是老路头,是直接从事第一线工作的“担头”几百分之一;其下便是“拢担”,是“担头”几十分之一;其下再是“年伯”,’是担头的六七分之一。从资料的记载中,大致可以推断“年伯”是必须带领担头直接从事敲糖的。拢担和老路头所做的事情是在敲糖帮大批出县之前,商定各帮总路线的分配,一条路线就是一个市场范围。所以,老路头就类似于卡特尔的最高成员,商定市场的分割。拢担则具体负责某一条线路,在每一条大的线路上,远路、中路的敲糖帮在返回时经过近路的市场区,做回路生意时必然会发生冲突,因此要分远路、中路、和近路来配置市场范围。老路头和拢担就要配置好远、中、近的实力,这样才能保证中远近各线路之间和线路的各部分之间不至于进行恶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