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企业兴衰与风水环境有关
公司风水事关公司的兴衰…
公司风水格局与公司的兴…
楚歌、横吹鼓吹与相和歌…
中国:文化大国的兴衰与…
论明代文学作品中的徽商…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
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
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
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
最新热门    
 
徽商兴衰的启示

时间:2009-8-8 16:49:20  来源:不详
总督刘坤一借鉴国外机械制茶的经验,明令以机器制造外销茶,但徽州茶商因循守旧,缺乏近代化生产的开拓意识,他们以费多效微为名,激烈反对,此事只得作罢,中国的茶叶一方面由于关税的原因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制茶工艺落后,质量不如“洋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出口量逐年递减。

  3.积累的资本未用于扩大再生产

  徽商经营方式是一种封建小农经济。鸦片战争后,徽商没有考虑后路,获利后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消费。江浙商人有一万要变两万,而徽商发迹之后,往往不注重创业而注重功名,由原来勤奋敬业、吃苦耐劳,变成了贪图享受、追逐功名、大兴土木、广建豪宅,把大量的金钱用于买田、置地、修祠、建房、娶妻、纳妾、续谱、止坊,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商业资本萎缩。如清咸丰年问,徽商注定贵花金百两、白银八十万两在家乡修建豪宅承志堂。全宅有七个楼层、九个天井,房屋60问,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正厅前后三开间结构、两进回廊,前有天井、外院、内院,后有书厅、花园、鱼塘,还有娱乐厅、麻将厅、鸦片厅、小姐楼阁和保镖、女佣住室等等,整幢建筑装饰考究,砖、木、石三雕俱全,其徽商巨富的铺排遗风可见一斑。有的为了赏赐一个官位而挥金如土、攀亲折桂,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影响了再生产的扩大,而且造成商业资本的严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走向衰落。

 三、借鉴与启示

  1.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理顺资本市场

  徽商最兴盛的时期是以盐商为支柱,而徽州盐商就象我们今天的国企,对政府的依赖性很重,一旦政府不予支持,很快就垮了下去。所以解决好国企的问题是一个瓶颈。目前我国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国企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资本的问题,如果国内的资本市场充分活跃并有序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能够充分的发展起来,才能真正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柱,财政收入也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2.着力开发国内农村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

  由于日美经济的衰退和国际政治形势的不明朗,今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形势也不特别乐观。而加入WTO后,国外投资者看好的也是中国的大市场,而我们的城市市场已渐趋饱和,所以要与国外投资者竞争,就应着眼于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市场,在这方面我们有优势。开发农村市场就应当借鉴徽商的途程观念,做好市场细分和分析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在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也有优势,世贸组织中大部分的成员还是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后,应利用这一机会,充分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

  3.借鉴“以德治商”,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

  一位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家说:“也许将中国的人情味与现代西方管理模式相结合将产生最好的管理方法”。而徽商崇尚儒学,儒学即仁学,仁学即人学。所以徽商的经营方式是柔性家长式的,西方的经营方式是强硬法制性的,西方的经营手段达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不如水滴石穿的柔性经营方式有力量。所以加入世贸后,我国企业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吸取西方经营管理经验的精华,另一方面也应充分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一种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最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

  4.重视教育,制定有利于产生人才和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

  徽商在教育方面的口号“富而教不可缓”,非常值得深思。加入世贸后,我们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需要熟悉世贸规则,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大量的信息、技术和方法。而在人才上的瓶颈,一是人才不能自由流动,一是我们很多的政策没有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产生,所以政府在这些方面应有深入的考虑。


【参考文献】

  [1]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徽学》(2000年卷)[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6.
  [2]方利山.徽州学散论[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
  [3]徽商系列丛书.古代商人[M].黄山书社,1999.
  [4]徽商系列丛书.近代商人[M].黄山书社,1996.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