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男模成上世纪男色启蒙
二十五岁的爱情
西方画家笔下的几个世纪…
五行捷诀二十八星宿
二十四节气及物候
二十四香谱
读易经感悟 21世纪必须…
自立的资本(二十)
自立的资本(二十一)
自立的资本(二十二)
最新热门    
 
二十世纪中外文坛对精神分析学的文化选择

时间:2009-8-8 16:49:41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精神分析批评,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它是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一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创作界,西方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遗留作家,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在批评界,精神分析学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弗洛伊德原著的翻译和介绍精神分析学说的论著亦相继问世,精神分析不仅多少影响到中国“五四”之后的哲学、心理学,而且在文坛上,在鲁迅、郭沫若等人的创作中也留下了明显的轨迹。精神分析学派,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广泛的而又是毁誉参半的影响。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乔伊斯、劳伦斯  鲁迅  郭沫若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从《释梦》(1900)开始,先后撰写了《延森·格拉底瓦中的幻想与梦》《列奥拉多·达芬奇和他的一个童年记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有关文艺批评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弗氏应用精神分析学说对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俄狄浦斯王》,延森和他的《格拉底瓦》,达芬奇和他的《蒙娜利莎》,米开朗基罗和他的《摩西》,莎士比亚和他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分析批评。力图从作家童年经验、潜意识积淀中找出对他们的性格和创作的解释,力图从作品的表层结构中发现潜藏的深层结构。显示了精神批评的实绩。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最深层次的心理是无意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相对应,主要表现为性冲动,他按快乐原则行动;中间层次是前意识,即可以召会的记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相对应,处于意识和无意识、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解的作用,一方面受超我的监视和约束,另一方面又保护本我,按现实原则活动;其表层是意识,与人格中的超我相对应,它远离人的本能,受人的良知、道德等社会原则的支配,压抑人的无意识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因此,人的本我与超我则经常处于矛盾之中。而人的本能有生以来就具有生和死两种,前者包括性欲、恋爱、建设的动力;后者包括杀伤、虐待、破坏的动力。而这些都以人的性欲冲动为基础,或者说是性欲的表现形式,由于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欲总是受着超我的良知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抑制,便只有采取迂回的途径,求得变相的满足。于是,通过梦境、宗教、哲学、艺术等方式,间接地求得转移和满足,也就是升华。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文学创作不过是人的无意识本能冲动(主要是潜在性欲)发泄和升华的一种方式。

继弗洛伊德之后,莎士比亚引起了其他精神分析批评家的兴趣。其中尤以琼斯的著作最为著名。在《哈姆雷特和俄狄浦斯》一书中,他认为正是哈姆雷特无意识中“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式的欲望,阻止了他向其叔父复仇的行动。这一批评成为了精神分析文艺批评的一部经典作品。30年代,柏克的《弗洛伊德和诗的分析》论述了把诗视为一个梦的精神分析阐释方法,认为应该把文学作品看作一个“祈祷者”和一张联想的“图表”。本世纪5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批评获得了迅速发展。伯格勒的《作家与精神分析学》深入探讨了作家幻想生活的婴儿期起源。克里斯的《艺术中的心理分析学探索》将精神分析学说扩展到了绘画和诗歌领域。莱瑟完整的精神分析文学观体现在他的《小说与无意识》中,格里纳克的《斯威米特和卡罗》把精神分析理论用于作家的专题研究中。60年代霍兰德的《文学反应的动力》则表明批评家正积极地把精神分析方法的视野扩展到文学的接受过程、读者的接受心理中去。

 

 

精神分析批评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一)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弗洛伊德的《释梦》和《性学三论》标志着其思想的成熟。弗洛伊德认为“梦”决非无意义的混乱意像的复现而是“通往意识的康庄大道”。之后,他又把梦的假说应用到文学创作的分析中。并发表了《创作家与白日梦》(1908)指出,作家的创作活动与儿童游戏一样是一种幻想活动。在 《性学三论》中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升华”说。成为其文明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二十年代后期,他把自己的假说应用到社会学研究中。向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渗透,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英国的恩斯特。琼斯(1879—1958)。是最早把精神分析用于批评实践的人。琼斯对历代莎评一一细镂,详加批驳,然后对《哈姆雷特》一剧的重要场景,对话和主人公的全部独白都作了精神分析。使之成为二十世纪“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荣格(1875—1961)创分析心理学。荣格对力比多的解释修正了弗洛伊德唯性欲论的弊病。他主张力比多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生命力,性欲仅其中一部分。他说:“力比多,较粗略地说是生命力,类似于泊格森的活力。”由此出发,荣格否定婴儿性欲、恋母情结的存在。第二,荣格提出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把人格的三个层次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二)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批评   美国的著名批评家肯尼斯。柏克,他受到弗洛伊德在治疗精神病人和释梦时采用的自由联想方法的启发,认为批评家在诗歌分析时也可以采用“自由联想的变体”。他说:“批评家抽取某一细节即兴评论时,无法请回作者,尤其是过世了的作者,迫使他讲叙自己的想法。但是批评家可以注意到意象合格观念的关联域,”意象就出现在关联域里。通过这种分析,他还可以注意到围绕‘穿过’这个意象的种种价值判断。注意‘穿过’的行为方式,伴随它的附属意象,它起于什么事件,导致什么事件,什么样的节奏和语调变化决定了他的特点,等等。这样就可以把握动因的意义。柏克还按照自己修正过的方法对柯勒律治的几首诗做了精神分析。

(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法国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1901—1981)。拉康对精神分析批评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他把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运用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术语来阐释精神分析学。拉康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他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把侧重点放在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概念上。其二,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也作了重新阐释。其三,在文本阐释方面,拉康通过重新评估语言的作用,对这种传统的批评理论及实践提出了异议,如果说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家注重的是文本和作家的话,那么拉康关注的则是文本、语言和读者。

(四)到了六十年代,又有以美国的诺尔曼。霍兰德为代表的读者反映论的精神批评理论。在他的《五种读者阅读》中,深入地研究了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反应。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幻想的投射,从无意识的需要与抵抗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构成了作品同作者的一致同格。读者个人的“主观”反应作为一种“相互关系”的经验,同作者的文本中投射的内容发生共时作用。这种反应大多取决于个人特殊的抵抗、期望,以及满足欲望的幻想,构成了读者自己的“认同”。

 

精神分析对西方文学之所以能产生深远影响,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比较清楚:一是精神分析主要研究人的无意识动机,而文学本身就特别要写人的性格和心理,二者共同关心着一个对象——人的心灵。精神分析作为系统的理论,其合理因素就被许多文学家运用于创作和批评:如弗洛伊德对性的问题的强调和研究,使得一些文艺家从他的学说得到启示和触动。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德语作家海尔曼·黑塞在1918年谈到精神分析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时说:“……自从精神分析完全直接转向民间神话、传说和文学以后,艺术和精神之间便产生了紧密而富有成果的接触。”又说:“今天在年轻一代艺术家中间比在医学家和专业心理学家中间有更多的人在讨论和接受弗洛伊德的这一思想世界。”(《艺术家与精神分析》)黑塞的判断不仅来自于当时的文艺现状,而且为后来的外国文学发展历史所证实。劳伦斯、茨威格、海明威,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这些著名文学大师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艺术流派,但在他们的创作中却都深浅不同地显现着精神分析色调。试引二十世纪中外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劳伦斯、鲁迅、郭沫若之创作为例: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14)生于爱尔兰,于1922年在杂志上连载的小说《尤利西斯》经庞德为首的巴黎一些先锋团体的相助出版后,他成为意识流文学中的泰斗。《尤利西斯》的写作正当欧洲心理分析方兴未艾之时,作品吸收了传统小说中已有的作者退出、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法,使意识流小说趋于成熟。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中,斯蒂芬艰深晦涩的理性意识流充斥着古代和近代的外语引文,于互文性的间隙中生发意义;充满七情六欲又无可奈何的布卢姆是个务实的人,他的意识流虽然也涉及科学、哲学和文学,然每有张冠李戴之嫌;莫莉丰腴娇艳,专写此人内心独白的第十八章被公认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它实际上是一种生命之流。创立原型批评的荣格自称用了三年时间才读通《尤利西斯》。他给作者的信中风趣地评论道:“但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应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我不知你写时心情是否畅快。我不得不向世界宣告,我对它感到腻烦。读的时候,我多么抱怨,多么诅咒,又多么敬佩你啊!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得那么透”。

    二十世纪西方文坛的一位很有地位的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他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作家。在短短的二十年创作生涯里,他著有十多部长篇小说,数量众多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游记和文学评论。其中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被西方文学界公认是劳伦斯创作高峰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他本人则认为它(Women in love)是“他的最佳作品”.他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

   《儿子与情人》完成于1913年,是劳伦斯第一部长篇小说,具有自传色彩,据有的学者判断,劳伦斯夫妇关于弗洛伊德的争论,增强了小说中母子关系的情节推演。小说主人公保罗是一个矿工的儿子,母亲是一位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