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春秋二社:作为唐代乡村…
五千春秋话蚩尤
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
简论“诗亡”与“《春秋…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
孔子传《易》与作《春秋…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
诗化时空的绝唱  —张若…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浅析《春江花月夜》
最新热门    
 
《春秋穀梁传注疏》引书考论

时间:2009-8-8 16:49:42  来源:不详

摘要:《春秋穀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穀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文献之功极大。《春秋穀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文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辨证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春秋穀梁传注疏》;引书;考论

《春秋穀梁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因其善于传达《春秋》经的义蕴,而受到各代学者的重视。学者们对其注释、笺疏和进行研究,形成春秋穀梁学。其中,《春秋穀梁传注疏》由晋代范甯注、唐代杨士勋疏,是《十三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范《注》、杨《疏》注释详尽,引书丰富,故能取代其他各家《穀梁传》注而完整流传至今。千多年来,人们对《春秋穀梁传注疏》引据的书籍种类和数量并未清理与研究。笔者对《春秋穀梁传注疏》进行研读后,对其所引的书籍考论于下。

由于《春秋穀梁传》的注与疏联系紧密,对其所引书合并梳理与统计。现按四部分类法举列如下。凡所引古籍皆列出书名,能考见具体篇名者亦将篇目列出。为避免行文繁芜,不引述具体材料。

(一)经部

1.《易》类:

《易》本经引用了《坤卦》、《坎卦》、《解卦》、《鼎卦》、《归妹卦》、《文言》、《系辞》、《说卦》。此外,引用了西汉京房《易传》、东汉王弼《易经注》、东汉马融《易经注》。

2.《书》类

《尚书》本经引用了《舜典》、《禹贡》、《洪范》、《金縢》、《六誓》、《七诰》、《周官》、《顾命》。此外,引用了《尚书传》、《书·序》及孔安国《尚书注》。

3.《诗》类

《诗》本经引用了《风》、《雅》、《颂》三类。其中,《国风》类引用《邶风》之《穀风》、《周南》之《麟之趾》、《卫风》之《简兮》等;《雅》类有《大雅》之《抑》、《韩奕》;《小雅》之《白驹》、《节南山》、《小弁》、《桑扈》、《角弓》等;《颂》类有《周颂》之《噫嘻》。此外,引用了子夏《诗序》、《毛诗传》、陆机《毛诗义疏》。

4.《礼》类

三《礼》引用最多。其中,《周礼》类有《天官》之《大宰职》、《玉府》;《地官》之《小司徒》及《小司徒职》、《媒氏》;《春官》之《大宗伯》及《大宗伯职》;《夏官》之《司马》、《校人》;《秋官》之《司盟》、《大行人》及《大行人职》;《冬官》之《考工记》。

《仪礼》类有《士冠礼》、《士昏礼》、《士丧礼》、《士虞记》。

《礼记》类有《曲礼下》、《檀弓》、《王制》、《月令》、《曾子问》、《礼器》、《郊特牲》、《明堂位》、《丧服(小)记》、《杂记上》、《丧大记》、《祭法》、《祭义》、《祭统》、《哀公问》、《中庸》等。

另外,还引用《大戴礼》、郑玄《礼记注》及《少仪注》、王肃《礼记注》、杜预《丧服要集》、《司马法》、《礼经》纬书之《礼纬》、《稽命徵》等。

5.《春秋》类

《春秋》类引用的书籍有:

《左传》之属有《左传》、东汉郑玄《左传注》、《箴膏肓》、东汉贾逵《左传注》、东汉服虔《左传注》、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北朝刘炫《春秋左氏传述义》。

《公羊传》之属有《公羊传》、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穀梁传》之属有西汉刘向《穀梁传注》、东汉何休《穀梁废疾》、东汉郑玄《释废疾》、东晋张靖《笺废疾》;三国魏麋信《穀梁传注》、西晋刘兆《春秋公羊穀梁传解诂》、东晋江熙《春秋公羊穀梁二传评》、东晋徐乾《春秋穀梁传注》、东晋徐邈《春秋穀梁传义》、东晋范甯《春秋穀梁传集解略例》、范甯《春秋穀梁传集解别例》、范甯《春秋穀梁传集解薄氏驳》、范甯《春秋穀梁传集解范氏答》。

《春秋》纬书之《春秋纬》、《春秋左氏说》、《穀梁说》、《春秋考异邮》、《感精符》、《春秋说元命包》、《文要钩》。

6.《孝经》类

《孝经》类引用了纬书之《孝经说》、《援神契》。

7.五经总义类

五经总义类引用了如下书籍:东汉班固《白虎通》、郑玄《六艺论》、东汉许慎《五经异义》、东汉刘表《五经章句》、三国蜀谯周《五经然否论》、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8.四书类

四书类引用了《中庸》;《论语》之《八佾》、《雍也》、《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宪问》、《子张》;《孟子》之《滕文公章句上》、《告子章句下》。

9.小学类

小学类引用了训诂之属有《尔雅》之《释器》《释宫》《释亲》等、西晋郭璞《尔雅注》、《玉藻》;字书之属有许慎《说文》、西晋吕忱《字林》、《字书》、《字诂》;韵书之属有西晋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史记音义》。

(二)、史部

史部引用了正史类:《史记》之《周本纪》、《(齐)世家》、《鲁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六国)年表》;《汉书》之《高祖纪》、《食货志》、《五行志》、《艺文志》、东汉李奇《汉书·艺文志注》、《晋书·范甯传》。别史类有《世本》、《(逸)周书》之《籴匡解》《谥法(解)》、《(孔子)三朝记》;杂史类引用了《国语》之《周语》、《楚语》。

(三)、子部

子部引用了《老子》、《庄子》、《尸子》、战国邹衍《邹子始终》、《管子》、《吕氏春秋》及北魏高诱《注》、《荀子》、《本草》、《孔丛子》。

(四)、集部

只引用了扬雄《剧秦篇》。范甯《春秋穀梁传序》杨士勋《疏》有“旧解引扬雄《剧秦篇》曰:‘当秦之世,海水群飞’。”此当出自《扬雄集》之《剧秦美新》篇。

综上所述,《春秋穀梁传注疏》引用了经史子集四部总共八十余种书籍。其中,经部引用的书籍最多,因为经学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而史子集部引书较少,特别是集部,因集部在当时还不发达。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训诂之学发达。《春秋穀梁传》的注释训诂在这一时期的成果也极多。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近二十家《春秋穀梁传》注。 [1]卷32,《经籍志一·经志》在所引用的八十余种书籍中,有关《春秋穀梁传》笺注的书籍相当部分失传,赖《春秋穀梁传注疏》保存了一些内容。正如钱大昕《跋范氏穀梁集解》所云:“范武子《穀梁集解》,于先儒董仲舒、京房、刘向、许慎、何休、杜预皆举其姓名,惟郑康成称君而不名,范氏世习郑氏学故也;徐邈、江熙、徐乾、郑嗣四人,与范同时,……考《隋书·经籍志》有徐邈《穀梁传义》十二卷,徐乾《穀梁传注》十三卷,其余诸家皆失传,赖范氏书得存一二耳。徐邈书,杨氏作疏屡引之。” [2]卷27经杨士勋《疏》以后,二徐的《春秋穀梁传》注到宋代也失传[①]。其他,如陆机《毛诗义疏》、范甯《春秋穀梁传集解略例》、范甯《春秋穀梁传集解别例》、《春秋穀梁传集解薄氏驳》、《春秋穀梁传集解范氏答》、张靖《笺废疾》、刘表《五经章句》、谯周《五经然否论》、《(孔子)三朝记》以及纬书、小学类书等等也失传。因此,范甯、杨士勋的《春秋穀梁传注疏》对保存古籍有重大的历史功绩。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范《注》杨《疏》对文献的损伤作用,特别是唐政府组织颁定的《五经正义》,以官方的政治权威宣布所定经书的正统性以后,其他各家注、疏就自然失传了,正如刘师培《国学发微》指出:“《正义》之学,乃专守一家举一废百之学也”,“故自有《正义》而后六朝之经以失传,且不惟六朝之说废,即古学之存于六朝旧疏者,亦随之而竟泯!况《正义》之书,颁之天下,凡试明经,悉衷《正义》,是《正义》所折衷者,仅一家之注;而士民之所折衷者,又仅一家之疏。故学术定于一尊,使说经之儒不复发挥新义,眯天下之目,锢天下之聪”[3]。   

《春秋穀梁传注疏》所引书的种类、内容都极有特点,值得研究。

第一,引用最多的是三礼类的书。

因为《春秋》之义以道名分,《礼》能定名分,所以“《礼》能节人”,即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春秋之时,周天子衰微,“礼乐征伐之诸侯出”,这样必出现大量违背和破坏礼法的事件,正如《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要求统治者能“克己”以“复礼”。《春秋》强调礼,《春秋穀梁传》也从礼法的角度来阐释《春秋》,而《春秋穀梁传注疏》更广引三礼对《春秋》经传进行疏解,如《周礼》类有《天官》之《大宰职》、《玉府》;《地官》之《小司徒》及《小司徒职》、《媒氏》;《春官》之《大宗伯》及《大宗伯职》;《夏官》之《司马》、《校人》;《秋官》之《司盟》、《大行人》及《大行人职》;《冬官》之《考工记》。《仪礼》类有《士冠礼》、《士昏礼》、《士丧礼》、《士虞记》。《礼记》类有《曲礼下》、《檀弓》、《王制》、《月令》、《曾子问》、《礼器》、《郊特牲》、《明堂位》、《丧服(小)记》、《杂记上》、《丧大记》、《祭法》、《祭义》、《祭统》、《哀公问》、《中庸》等。另外,还引用《大戴礼》、郑玄注《礼记》及《少仪》、王肃注《礼记》、杜预《丧服要集》、《司马法》、《礼经》纬书之《礼纬》、《稽命徵》等,体现了该书的特色。因此,历代学者均重视对《春秋穀梁传》、《春秋穀梁传注疏》重视“礼”这一方面-的总结和研究。如清人侯康《穀梁礼证》、柳兴恩《穀梁大义述》、廖平《穀梁经传古义疏》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二,所引作者名、书名、篇名不统一。

《穀梁传注》作者麋信,《春秋穀梁传注疏》有时作麋信,有时作糜信,从《隋书·经籍志》考察应作“麋信”。《春秋公羊穀梁二传评》作者江熙,有作江熙,有作江 ,按《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江熙”。此是作者名不统一。如《春秋》纬书之一《春秋考异邮》,或作《春秋考异邮》,或作《春秋说考异邮》,或作《考异邮》。这是所引书名存在不一的情况。另如所引用的《尚书·洪范》、《洪范·五行传》、《五行传》;《礼记·檀弓》、《礼·檀弓记》、《檀弓》;《礼记·明堂位》、《明堂位》、《明堂》等等,均是篇名不一。甚至范甯、杨士勋在引用材料时,只提及人名,或者只说明该材料出自何书,这说明注疏者随意性大,并不十分严谨。

第三,会通三传,以定是非,见异同,补缺略。

《春秋》三传,《公羊》、《穀梁》二传属今文经,《左传》属古文经,家法不同;《公羊》、《穀梁》解经分属二师,师法各异。有的学者批评《春秋穀梁传注疏》解经引用《公羊传》、《左传》,不重家法师法,为例不纯。虽然,我们从范甯《春秋穀梁传集解·序》中看到对“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的批评,但范甯指出《春秋》三传“文同而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