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三国演义》中的五行团…
让你了解的风水小知识《…
谁动了《三字经》
《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
由《郭店‧六德》…
《 六 德 》柬 释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启示——…
《三国演义》的魅力与缺…
《三国演义》创造心理动…
最新热门    
 
《三德》零釋(一)

时间:2009-8-8 16:49:53  来源:不详
勢就象花児剛開一樣生機旺盛”。“虽盈必虚”指“較快充起来的盛勢,如花児凋謝一樣,會變成虚無”。這個解釋比較合理。如下所示,在《黄帝四經》中,在形容政治形勢時,也常常用到“華”這個字,基本都和“華而不實”相關。 

聲,華〔也。實〕[17]者,用也。毋〔止生以死〕,毋御死以生,毋爲虚聲。聲溢於實,是謂滅名。……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經法·四度》)

聲華實寡,危國亡土。(《經法·亡論》)

實穀不華,至言不飾,至樂不笑。(《稱》) 

在《三德》作者看來,“邦四益”是一種不自量力的行為,祇是開始時表面好看而已,必然導致最終的失敗。《黄帝四經》將這種表面上的聲勢,稱之爲“華”,如果“聲華實寡”,其結果是“危國亡土”。如果“聲溢於實”,就會走向極端,由盛轉衰。《三德》雖然用“雖盈必虚”來表達,但思路完全一致。 

六、“俯視〔地理〕,務農敬戒” 

簡15“俯視”後面二字已經磨損得看不清了。李零先生認為也許可以補“百姓”,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俯視〔百姓〕”的口氣一定是君主,但“俯視□□,務農敬戒”的前面是“仰天事君,嚴恪必信”,這種口氣決不是君主,而這兩句又是對仗的。説這兩句話的祇能是君主以外的人。筆者以爲當補“地理”二字,首先有文獻上的例證。

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間,以示威於天下也。諸侯修禮於封内,以事天子。大夫修官守職,以事其君。士修四衛,執技論力,以聽乎大夫。庶人仰視天文,俯視地理,力時使,以聽乎父母。(《大戴禮記·少閒》)

昔者,五帝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參五。何謂參五?仰取象於天,俯取度於地,中取法於人。……俯視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陸水澤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財,以除飢寒之患。(《淮南子·泰族》) 

看來,“俯視地理”,基本上和農事相關。《三德》“俯視□□”後面緊接的就是“務農敬戒”,再後面更是一大套不可“奪民時”之論述。上述用例中,《淮南子·泰族》講的是五帝三王的“俯視地理”,和本文關係不大。最値得注意的是《大戴禮記·少閒》,其中還出現了“事其君”,説那是大夫階層的事。而庶人不僅要“仰視天文”,還要“俯視地理”,然後根據時節出力務農。從“仰天事君,嚴恪必信”看,這不太像對庶人的要求,可能與少閒篇一樣,主語指的是大夫以上的貴族階層,而“俯視〔地理〕,務農敬戒”的主語,則非農民莫屬。後面接一大段“奪民時”之論述,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再回頭看簡15“俯視”後面那個字,其實“坨(地)”的右半部分還是能辨別出來的,這更證明了這里可以補“地理”二字。

[1] 簡帛網,2006年3月22日首發。

[2] 簡帛網,2006年4月3日首發。

[3] 何有祖《上博五〈三德〉試讀(二)》(簡帛網,2006年2月21日)。

[4] 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5]《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条有相似内容,作“故曰,禮人而不答,則反其敬。愛人而不親,則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則反其知。”

[6]《史記·夏本紀》有相似内容,作“禹爲人敏給克勤,其悳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

[7] “和”字有的文本作“知”,此據抱經堂校定本《賈誼新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8] “仁則不親”之用意和《三德》正好相反,但具“仁”“親”同時使用之特徴。

[9] 《韓詩外傳》巻三也有“過而改之,是不過也”。

[10] 筆者將其歸爲《三德》第一部分第一組,參照注[2]拙文。

[11] 關於竹簡編聯,參照注[2]。

[12] 从“士”(或从“亽”)、从“罒”、从“疋”的字,《康煕字典》説是“夏”的古文。

[13] 《〈上博五·三德〉札記三則》(簡帛網,2006年2月24日)。

[14] 參照何有祖《上博五〈三德〉初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15]何有祖《上博五零釋二則》(簡帛網,2006年3月3日)。

[16] 趙平安《“進芋子以馳于倪廷”解》(簡帛網,2006年3月31日)。

[17]“也。實”二字,依據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 經法》(文物出版社,1976年5月),余明光《黄帝四經今注今譯》(岳麓書院,1993年3月),陳鼓應《黄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6月)的釋文補入。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