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齐鲁文化看汉族地域文…
上古汉族讲唱艺术不发达…
炎帝是沿江河拓展农耕文…
最新热门    
 
汉族神话

时间:2009-8-8 16:50:09  来源:不详
神话消亡的决定性原因的话,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注释:

[i] 见《太阳之子:古代中国的神话和图腾主义》,收入《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杨民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页。当然,这里的中国神话,主要是指汉族的上古神话。

[ii] 见《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中《序言》(第4页)、《太阳之子:古代中国的神话和图腾主义》(第1页)、《现代中国民间宗教的商代基础》(76-91页)等章节。

[iii] 这一观点源自于张光直的《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收入《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492-493页。

[iv] 见拙作《中国神话形成的途径——历史神话化》,《东南文化》1996年第3期;又收入《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台北,洪叶文化公司1998年,第54-69页。

[v] 可以参看的专著有苗启明《原始思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刘文英《原始思维的机制与原始文化之谜》,济南,《文史哲》1988年第1期;郭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陈孟麟《从类概念的产生发展看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萌芽和逻辑科学的建立》,《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刘文英《原始思维怎样走向逻辑化》,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7期。《试论类比推理的逻辑结构与认识功能》,《求是学刊》1984年第3期;刘文英,《论原始思维的类化意象》,载《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刘蔚华《原始思维的进化》,《齐鲁学刊》1985年第6期。张尧官《人类意识发展的系统分析》,《哲学研究》,1982年第5期。叶舒宪《符号:语言与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哲学研究》1988年第2期。托波罗夫《神秘的数字》,《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4期。《数:科学的语言》,商务印书馆,1985年

[vi]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0页。

[vii] 转引自里博《扩散想象》,收入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55页。

[viii] 彭毅搜集了《山海经》中八个“变化”的例子,总结出上述结论。见《诸神示象——〈山海经〉神话资料中的万物灵迹》,台北,《文史哲学报》第46期,1997年6月,第24-25页。

[ix] 《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现代中国民间宗教的商代基础》,第77-78页。

[x] 西汉以前的至上神发展历史,可参见拙作《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洪叶文化公司1998年,第81-130页。

[xi] 具体例证见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06-109页。

[xii] 具体例证见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6—15页。

[xiii] 见《野性的思维》,第8-9页。

[xiv] 《美学》第二卷,第64-65页。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views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thinking-style of Indian mythology,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mythology:In regard of the ways of meaning-expression, The religion and arts of China was in the stage of "genuine symbol"what Hegel had said, while that of India belongs to “fantastic symbol”. In the form of thinking, the principle of identity was earlier established in the thought of Chinese mythology while it was often disobeyed in Indian mythology. Regarding to the image-molding, the personification of Chinese mythology is very inadequate. On the degree of particularity, the degree of abstraction is high, and the degree of embodiment is low in the thought of Chinese mytholog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at cause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ntion and the use of pictograph a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above.

Key words:mythical thought; symbolism; identity; personification; pictograph.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