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资本主义的成功之处就在…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是资…
关于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现…
1998—1999年文学各学科…
现代主义的幽灵——哈贝…
超越新历史主义的意向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
最新热门    
 
论歧义的制约

时间:2009-8-8 16:51:57  来源:不详

提要:本文从语义和语用方面归纳出所谓的假性歧义(35种)格式,重点讨论所谓的歧义语句是如何

通过自身因素来消除歧义。
对歧义的制约,大致有五个方面,①语感上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②语境频率上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③句法
结构本身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④限制词的次类对歧义语句的制约;⑤词的组合对歧义语句的制约。
4.0 语法、语义平面的歧义只表现在语言材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条件下,它一旦进入相对联系的动
态交际使用中,除了有“(1)语音、(2)上文、(3)下文、(4)环境、(5)情理”[①]的帮助来
消除歧义外,我们还可以从语义上、句法上、语感上、概率上来制约歧义。
4.1 语义上对歧义的制约。60年代中期,吕淑湘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语文札记》一文,
首次提出了“真正的‘歧义’”这一名称。吕先生谈到。
“可是也很容易发现一些句子,可以有A和B两种意思。例如:他的鞋做得好看|他的发理得好|他的笑
话说不完。甚至可以有三种意思。例如:他的小说看不完(两种A义:他写的小说,他收藏的小说;B义:他
是个小说迷)他的针扎得不痛(A义:针是他的;两种B义;他给人扎的针;人给他扎的针)。这些句子里的
动词都是被动式。可是有A和B两种意义。可见跟动词的“式”无关(至多只能说B义的句子的动词总是被动
式。但也有例外,见下)。这里是真正的‘歧义’”。
一般谈歧义的文章,主要是讨论吕先生谈到的这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歧义。我们不妨称其为“真
歧义”。吕先生在此文中接着谈到:“有的句子本身排除两解的可能。或者是由于‘×的×’单独不好讲。例
如‘他的资本家’;或者是联系上谓语的意义,不能作A义来理解。例如前面‘篮球’,‘象棋’,‘媒人’
这三句(指‘他的篮球打得好’|你的象棋能下得过他?|他的媒人没做成--引者注)。
吕先生谈到的这种歧义句,它本身可以排除两解,它的歧义在于这种语法结构有含歧义的可能,而在语义
结构中并不存在歧义。为了区别开它与前面提到的“真歧义”,我们也不妨称其为“假歧义”。
4.1.1 朱德熙先生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一文中指出:“讨论句法歧义,必然要碰到句子的
同一性问题。如果我们要使下文的讨论尽可能地严密,那就得把通常不加分析的含糊的‘句子’概念区分为不
同层次上的‘型’和‘例’……”。按照朱先生型和例区分的观点,4.1中吕先生谈的有A和B两种解释的
歧义是“真歧义”,本身排除两解的可能的歧义是“假歧义”。从类型上来看“真歧义”在语法结构上总是存
在着A、B两义或者两种A义,一种B义,或两种B义,一种A义的三义的可能。
4.1.2 “句例是句型的具体言语实现”[②]从型和例的关系看,不同的句型可以寄寓同样的句型
;而某一具体的句型,又总是反映着某一种句型。从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关系来看,寄寓同一句型的句型也
可以包含不同的语义含义,这种矛盾的统一是形成真假歧义存在的客观基础。如汉语中“代[,1]+动+代
[,2]+的+名”是句型上的歧义结构,但要从句例上来分析观察,“你睡你的觉”是假歧义,而“我看我
的书”则是真歧义。
4.1.3 根据型和例区分的观点来检查各家对歧义的研究,我们可以从语义和语用方面归纳出假性歧
义常见的35种格式。[③]
4.1.3.1 动[,2]+的+是+名(“动[,2]”指双向动词)
发明的是一个青年工人 反对的是战争
从类型上讲,“动[,2]+的+是+名”是多义的。但是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同即语义的制约,“发明
的”指施事;“反对的”则指受事。因而它在句例上系假歧义。
4.1.3.2 名[,1]+的+名[,2]
书的封面 人类的历史
由于词的制约而产生的假歧义。
4.1.3.3 代(名)+自己+动
他自己没有钱 她自己住在旅馆里
这是由于代词“自己”在不同结构层次显示出多义性而形成的
4.1.3.4 名[,1](代)+名[,2]+动(形)
老头出嘴 小孩出腿
名[,1]和名[,2]之间不能插入表领属的“的”因而它系假歧义。
4.1.3.5 形+名[,1]+名[,2]
老同学朋友 优秀传统剧目
形容词“老”不能修饰名[,1]和名[,2]组成偏正结构,“传统”不能领有名[,2]“剧目”因
而是假歧义。
4.1.3.6 关于+名[,1]+的+名[,2]
关于水和计划 关于生产队的羊群
前者的“的”只有修饰作用,后者的“的”只有领属作用,因而都只有一种理解。
4.1.3.7 在+名[,1]+的+名[,2]
在外地的学生 在小刘的家
前者的名[,2]不表示处所,后者的名[,1]不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因而都不能构成同形结构。
4.1.3.8 动+数量+名(代)
运了三十分钟干粮
从句型上说,这种格式是歧义的,但从句型上说,语境中却没有歧解的可能。
4.1.3.9 动+名[,2]+名[,2]
教他英语 给我时间
这两例中的名[,1]并不领有名[,2],因而不是同形结构。
4.1.3.10 动+形+一点(一些)
说坦白一点 说错一点(怕啥)
前者形容词不能作动词的补语;后者形容词不能同“一点”构成述宾结构然后作动词的补语。因而它们都
是非同形结构。
4.1.3.11 动+名[,1]+的+是+名[,2]
送老张的是书 送书的是儿子
前者的“名[,2]”只为受事,后者的“名[,1]”不能领有“名[,2]”。
4.1.3.12 名+不(没)+动
病人不吃了 水不喝了
二者的名词都不是施、受间体,因而也都不是同形结构。
4.1.3.13 代[,1]+动+代[,2]+的
你看我的 老五看他的
二者的“代[,1]”和“代[,2]”既不同形,又不同人称,因此无歧义。
4.1.3.14 名[,1]+名[,2](Ⅰ)
青年突击队 旅客服务社
前者的“名[,2]”并不隐含什么动词性成分,其中的“突出”只能指“名[,1]”是突出者而不能
指“名[,1]”为被突出者。后者的“名[,1]”只能指被服务社。
4.1.3.15 名[,1]+名[,2](Ⅱ)
锅炉工厂 玻璃房子
前者的“名[,1]”只讲表示“名[,2]”的用途不能表示其材料,后者的“名[,2]”所指不能
产生“名[,1]”的所指。它们语义关系不同。

4.1.3.16 代+名
我老李(不!)我钢笔(呢?)
前者的代词不是“我、你、他”,后者的名词不是指人,均非同形结构。
4.1.3.17 在+名[,1]+上+动+名[,2]
在火车上看书
在阳台上看星星
在火车上烤野鸡
第一例“在……”表示主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第二例“在……”只表示主动者的位置,而不表示受动者
的位置;最后一例的“在……”只表受动者的位置而不表主动者的位置,不产生歧义。
4.1.3.18 在+名[,1]+里+动+名[,2]
在园子里浇水 在家里写字
在心里骂我
前两例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同,后者由于词义制约,都是歧义句型中的无歧义名例。
4.1.3319 把+名+动+得+形(表状态)+的
把嘴捂得紧紧的
把口罩洗得干干净净的
前者的“名”只是对象而不是工具,后者的“动”只可以支配显性的“名”而不可以支配隐性的“名”,
即语句的施事者故都不是同形结构。
4.1.3.20 连+名+也(都)+不+动
连杯子也打了 连他都不喝
前者的“名”只是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后者的“动”在意念上不能支配“代”因而只有假歧义。
4.1.3.21 动+什么
休息什么(不休息) 咳嗽什么(别咳)
前、后者的“动”都不是及物动词。因此不符合构成这类同形结构的条件。
4.1.3.22 有+什么+动+的
有什么可参谋的
例中的“动”是不及物动词,加上“可”(好)构成复杂形式后,真歧义消灭了。
4.1.3.23 形+数+量
低三尺 轻一斤 短两寸 粗三围
一般讲,构成这类同形结构的“形”限于表度量的形容词中指“大”的一类,因此前三者不能构成这类同
形结构。但也不是所有指“大”的“形”都能构成这类同形结构,故最后一例具有假歧义。
4.1.3.24 动+名(Ⅰ)
钻研文件 研究项目
两例的“动”不能同时满足既能直接修饰又能支配“名”的条件,故均无真歧义。
4.1.3.25 动+名(Ⅱ)
烤油饼 开快车
前者不能既直接修饰又直接支配“名”而无真歧义。后者由于同形结构在语法上具有不同的关系,在语义
上无引申和被引申关系,因而也不是真性歧义。
4.1.3.26 没有+动
没有主张 没有看
前后者的“动”都不能同时进入相同的否定和疑问式,因而不是同形结构。
4.1.3.27 动+得+形
写得很好 养得活
前者的“形”不是单个的形,后者只表可能不表程度,都不能构成同形结构。
4.13.28 名[,1]+名[,2](Ⅰ)
工厂农村 学院正门
前者的头一个“名[,1]”只能和“名[,2]”并列而不能修饰它,后者则相反,因而不是同形结构

4.1.3.29 名[,1]+名[,2](Ⅱ)
新人,新风尚 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
前者的“名[,1]”和“名[,2]”只能构成联合结构,后者则只能构成主谓结构,二者都无真歧义

4.1.3.30 除了+名[,1]+名[,2]+动+名[,3]
班里除了小五,我也能跳一米七 除了英语,他最爱日语
前者的“除了”表示“连同”而不表示排除,后者的“名[,1]”只能替换“名[,3]”,而不能替
换“名[,2]”,它们均不是真歧义。
4.1.3.31 动+到+名
想到杭州 死到老家(了)
这一句型构成同形结构的条件是其间必须既可以是假设与结果的关系,又可以是述补关系。这两例是分别
只有一种关系,因此是假歧义。
4.1.3.32 名[,1]+和+名[,2]+的+名[,2]
哥哥和弟弟的衣服 哥哥和弟弟的猫
作为句型,“名[,1]+和+名[,2]+的+名[,3]”可以是歧义的,但作为句型例,这两个例
子无歧义。
4.1.3.33 名[,1]+的+名[,2]+动+得+形
他的头发长得好
这是动词不同因而不产生歧义
4.1.3.34 名+是+在……里+动+的
工程师是在工科大学里培养的
由于语义的限制,此例中的名词只能是受动者,因而句子无歧义。
4.1.3.35 动+过+代+的+名
照料过你的婴儿
此例只表示支配而不表示修饰,因而是假歧义。
4.1.4 侯学超、吴竟存二位先生认为“……但是某一语段,从结构、功能上看,既能这样切分,又
能那样切分。这时,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语义。语义可以是词本身的意义,可以是词的某一义项,可以是词与
词意义上的联系,也可以是更大的范围,即语境的意义”。[④]二位先生的这段话,对我们认识真、假歧义
有很大的启发。
4.1.5 某种形式有着表现某种内容的潜力,并不一定具有这种现实。语言潜能同语言现实之间总是
有一定的距离的。形式也总是服从于和服务于内容的。假歧义只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