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假装看不见”何以惹争…
房价争议:房价跌是国家…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现…
关于黄山谷学杜的历史争…
最新热门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时间:2009-8-8 16:52:09  来源:不详
尼采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它改造了许许多多构成西方思想遗产观念和价值——例如理性、自然、上帝、时间、宗教和德性等等。雅斯贝尔斯说尼采和齐克果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而此颤栗的最后意义尚未被估价出来。[1]加达默尔在90岁的时候曾评论道,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2]弗洛伊德、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福柯、德鲁兹和德里达都是深受尼采影响的大陆哲学家。而他直接影响的文学家也可以开出一长串名单:茨威格、托马斯·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鲁迅……在英美,他的著作逐渐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人们发现第三帝国完全不知羞耻地歪曲了尼采的著作,纳粹对他的哲学所作的解释是令人无法容忍的误读。不过,除了许多认真细致的诠释之外,有些误读也扩大了尼采的影响。他的思想一直被视为一种过程形而上学,并把他和柏格森、怀特海和新达尔文主义者相比较。他还被解读为一位伦理学家,一位以权力意志取代了上帝的奇怪的神学家。他的哲学更通常被理解为虚无主义的,只是一大堆无从确证的信念和洞见,支撑生存的希望和信心。

但尼采不是一位形而上学家、道德学家、神学家,在这些词的通常意义上也不是虚无主义者。他的思想力度已经穿透并超越了那些构成宗教、道德和哲学传统的价值、观念;同时,他又开启了一种思考和评价的新方式。尼采哲学与其说主要是在致力于构造一个完美的思想体系,并加以不断的修正、补充和捍卫,倒不如说是一个生命的自我超越(self-overcoming)的过程。正如尼采借查拉斯图特拉(或译苏鲁支)之口所说的:“这便是生命亲自说给我听的秘密:‘看呵’,他说,‘我便是那必须时常超过自己的东西。……’”[3]

弗里德利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生于普鲁土萨克森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但他自幼对家族中流传的远祖是波兰贵族的传奇深信不疑,为自己的高贵血统而自豪,虽然这一故事并不可靠。尼采自幼身体孱弱,但勤奋好学,极具语言和音乐天赋,且生就了特立独行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气质。1865年,转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的尼采,与叔本华的《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一见如故,并为之倾倒。叔本华的思想可以看作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但叔本华是从生命意志(will to live)走向了虚无,而尼采却是把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塑造成超人。

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这在别人看来自然是功成名就的开端,但这时尼采却已不再钟情于语言学,而是开始步入哲学的殿堂了。他也没有像别人想像的那样发表一部才华横溢的语言学著作,而是于1872年出版了《悲剧的诞生》。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尼采批判了西方理性和思辨传统之父苏格拉底,因为苏格拉底所代表的纯粹学者的节制与欢愉是希腊衰颓的开端,它使昔日表现于马拉松的雄壮体魄和心灵,被多疑寡断的文明所凌夷,体力和心力一天天趋于贫弱了。然而,《悲剧的诞生》不但是他反叛生涯的诞生之日,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发端之时。

大失所望的学术界保持了克制的沉默,但尼采所崇拜的大音乐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却对此书赞口不绝,而尼采也喜爱瓦格纳音乐中所体现的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和革命气质。他们开始了信任、欢愉而深沉的交往。但亲密的友谊不久就出现了裂痕。尼采与瓦格纳的关系是思想史上的一桩公案,但关系破裂的基本原因却不难索解:尼采的批判锋芒和超越精神一天天锐利起来,而瓦格纳却向尼采所鄙视的一切东西一天天沉沦下去。在瓦格纳宣布自己已经是一个基督徒之后,尼采无法忍受这种堕落,在《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一书中毫无掩饰地批判了瓦格纳。不过,这时尼采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对教授生涯也厌倦了,遂于1879年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者”生涯。

在这十年中,他游历了温暖而美丽的意大利,经历了爱情的欢愉和失恋的打击,同时也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作热潮。1883年,他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的第一部分。1888年,他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看哪这人!》和《尼采反对瓦格纳》等五部重要著作。

1889年,在都灵的大街上,发生了悲剧性的一幕:尼采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或许这时的尼采也已不堪疯狂的理智的虐待了。虽然直到1900年他才最终与世长辞,但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尼采在那一刻就已经死了,当时他才45岁。

一般把尼采的哲学活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70年至 1876年,这段时间他主要在研究希腊悲剧和哲学,批判苏格拉底,而崇尚叔本华和瓦格纳;第二时期为1877一1882年,这是他超越叔本华和瓦格纳,向着怀疑主义突进的精神彷徨期;第三时期为1883—1889年,这时他的思想穿透了怀疑和虚无,重估一切价值,建立了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超人哲学。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快乐的知识》(1882)、《善恶的彼岸》(1886)、《道德的谱系》(1887),死后由其妹妹整理出版了《权力意志: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尝试》(1905)。



尼采著作的论述范围之广、立意之深很少有人能够企及,而他那言若古井,意若飘风的文风更令人神往。他将哲学的深邃、诗歌的浪漫、音乐的震撼、心理学的精细和语言学的广博融为一体,独具风姿,自成一家。虽然他的思想中也有不少糟粕,但他为后人留下的思想财富是极其宝贵的。

(一)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是尼采哲学的起点。尼采认为,叔本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站在人生之画面前,将它的全部画意解释给我们听。而每一种伟大的哲学所应当说的话是:这就是人生之画的全景,从这里来寻求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吧。尼采一生的工作主旨就是展开人生的全景图,撕开遮蔽在上面的矫饰,让生命的激情绽开。它可以简化为两个词:重估与超越。尼采在自传中说:“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这就是我给人类最高自我觉悟活动的公式,这一活动在我身上已成为血肉和精神了。”[4]因此,尼采把“重估一切价值”定名为未完成的总结性著作《权力意志》的副标题。他所重估和消解的主要是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中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

尼采在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向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据他自己说,这本书有两个根本性的革新:一是对希腊人的狄奥尼索斯(Dionysus,酒神)现象的认识,把这一现象视为希腊艺术的根据之一,并首次对此进行了心理学分析;二是首次认识到苏格拉底主义是希腊消亡的工具,是典型的颓废派。因为苏格拉底用理性对抗本能,而坚决主张理性就是埋葬生命的危险的暴力。尼采把苏格拉底作为代表理论乐观主义者的原型,他深信万物的本性皆可穷究,认为知识是真正的万灵药,而错误本身即是灾祸。深入事物的根本,辨别真知灼见与假象错误,在苏格拉底式的人看来是人类最高尚甚至唯一的真正使命。因此,从苏格拉底开始,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程序就被尊崇为在其他一切能力之上的最高级的活动和最可赞赏的天赋。甚至最崇高的道德行为和灵魂的宁静,在苏格拉底及其志同道合的后继者看来,都可由知识的辩证法推导出来,因而是可传授的。谁亲身体验到苏格拉底式的认知的快乐,谁就必定感觉到,世上没有比编织牢不可破的知识之网这种欲求更为强烈的求生的刺激了。这种人被苏格拉底式的求知欲束缚住,妄想知识可以治愈生存的永恒创伤,但最后只是“随身拖曳着一大堆不消化的知识石块”[5],而看不见人格。

尼采对这种理性主义做了这样的概括:“哲学家们,对表面、痛楚、死亡、肉体、感官、命运、束缚和一切无目的的东西,都报有成见。他们相信:1.绝对的认识;2.以认识为目的的知识;3.美德和幸福联姻;4.人的行为是可以认识的。”[6]他认为,这种由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和文化的一个根本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每一个人所独特具有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支配下的以往哲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的结果,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因此,为了使人的本能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便必须摧毁被理性主义神圣化的旧观念,以本能冲动造反逻格斯,以肉体崇拜取代精神崇拜,并把它们当作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尼采找到了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酒神和日神(阿波罗)共同塑造了希腊艺术的气质。日神代表造型艺术,酒神代表音乐舞蹈;日神代表幻想、追求、理性、道德,而酒神则代表真实、破坏、疯狂、本能。虽然它们都植根于人的至深本能,但后者的精神比前者更重要。尼采把酒神的激情转化为哲学的激情,使之体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意味着人的一切原始冲动都获得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或原则的约束。酒神的世界是一个狂醉的世界,这是个人的生命与世界的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人性的深处在其中得到了充分表达,人的生命感受也最强烈。真正的哲学就应是酒神的哲学。尼采说:“我是哲学家狄俄尼索斯的弟子。看来我宁愿作萨蹄尔,也不想当圣徒。”[7]“但愿人们不只是永久地必须听着一切夸张的夸张,这个字:世界、世界、世界,因为每个人究竟应该正直地谈论人、人、人!”[8]



不愿当圣徒的哲学家要让哲学成为伦理意义上的实践哲学,肯定价值而消解真理。“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崇敬真理乃是虚幻假像的结果”。[9]“真理就是这样一类错误,要是没有它,某一类生物就活不成。价值对生命来说,才是最终决定的东西。”[10]既然人永远不会同实在本身发生联系,而只与由人赋予意义的实在发生关系,任何概念、判断、表象都是出于需要、激情和本能,那么从外表上来看,由人们的表象、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所表达的世界是一个理性的世界,但其实这个世界是由人的创造精神亲手造就的世界,所谓真理无非是主体用来满足自己的某种目的的工具、手段,即“作为保存的手段,作为权力意志”。[11]因此,“哲学的迷误,就在于不把逻辑和理性范畴看成一种手段,用来使世界适应有用的目的(‘从原则上说’是有用的伪造),而认为可以在其中找到真理的标准,实在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其实只是这样一种原则上是伪造的体系在生物学上的利用。……是把相对性绝对化了”[12]

“狄奥尼索斯是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对头”。[13]狄奥尼索斯的弟子也对基督教以及以之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在尼采看来,包括道德观念在内的欧洲文化是基督教观念的统治的产物。它们正是从基督教取得诚实、服从命运、同情和怜悯弱者、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等观念。它们扼杀每一个人所独特地拥有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本能冲动,扼杀人的个性、自由和创造性,使人消沉颓废,麻木不仁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