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当前古文论研究中的困惑…
论当今中国学术之弊
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
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
把握当前文艺思潮的正确…
核心价值观与当前文艺的…
“泛意识形态化”倾向与…
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
当前的报告文学状态
最新热门    
 
论当前中西跨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

时间:2009-12-7 11:47:12  来源:不详
,中西这一层次的文化的交流、交换、学习和引进,对丰富中国文化生活受益无穷。
  第二层次是“科学理性文化”,它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绝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除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的认识的体系,是人类千百年来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智能的结晶。它是没有民族、没有阶级、没有国界的,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其水平有高下之分。我们应学习、吸取、接受先进的发达的科学理性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三层次即“思想道德文化”,包括世界观、道德规范、社会价值、意识形态、社会理想等。这一层次上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长期沉淀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它相对比较封闭和顽固,不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既有较强的民族色彩,又有鲜明的阶级性;既有先进的积极的因素,又有保守落后的消极的因素。”对此正确态度应是取长补短,去弊兴利。
  其次,要挖掘西方文化传统的优点,特别是与创造有关的理论、方法,但是要避免机械照搬,应深入研究阻碍中国人创造性发挥的真实原因。(梁莉春,2002)
  4 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的人能够识别各种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对不同的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入乡随俗”这个成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是最适用的。唯有提高跨文化意识,了解对方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并寻求容纳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以促进国际间的有效交流。
  
  参考文献:
  [1]顾嘉祖.今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向何处去?[J].中国外语,2008(1):103-105.
  [2]季羡林.季羡林文集(第6卷)[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50-58.
  [4]张丽霞.传统文化修养与跨文化交际[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70-72.
  [5]严春友.论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互补[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2-91.
  [6]陈峰君.文化与现代化: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取[J].国际论坛,2000,(3):62-68.
  [7]梁莉春,张洁.试论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38.
  [8]Stee,J.K&Michael,H.P.Intercultural Perspecties:On Chinese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9]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395/files/ngfxtyywz/html/article_3615_1.shtml.
  [10]http://hi.baidu.com/xiabing_520/blog/item/b49645cbec03341dbe
  09e6c1.htm.
  [11]张文华编译.美语口语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