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中国小说观念的历史…
从丰都鬼城看中国的“鬼…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龙泉青瓷融入的中国…
“中国工人”入选《时代…
全国首个“中国博物馆小…
橘子洲毛泽东雕塑获评“…
中国邮政将发行朱熹诞辰…
中国认定曹操高陵在河南…
纪念古田会议召开八十周…
最新热门    
 
突破中国传统文化 构建新的诚信体系

时间:2009-12-28 10:57:09  来源:不详
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道德自律、不平等精神基础上的道德诚信,本质是为强势服务的,有利于强者,不利于弱者;有利于熟人,不利于生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都具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相互间权利与义务是不对称的。对强者而言,是权利大于义务;对弱者而言,是义务大于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其诚信规则是一种富于弹性、随意性及人治特征的规则,在强者和弱者共同参与的博弈中,如果规则不具有较大弹性和随意性,则博弈结果未必一定有利于强者;但在规则有较大弹性和随意性的情况下,博弈结果会多数有利于强者。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弹性和随意性导致了规则有效性的降低,在规则随意性较大的情况下,规则会体现一种为强势服务的工具倾向。所以,在规则随意性较大的情况下,假如你不诚信,处罚时就不是看你不诚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大不大,而是要看你的后台硬不硬,与处罚你的人熟不熟,处理的结果是与你的强势地位、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中国人惟情,所以造成了解也解不开的裙带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不守信用的人,不利于守信用的人,因为中国社会流行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中庸”处事原则,在这种原则下,处理结果一般都有利于不守信用的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选择不守信用还是守信用,取决于二者的成本收益分析。一般而言,人们总是要综合考虑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收益与成本,以期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个良好和有效的社会诚信规则,应当满足:不守信用的成本大、收益小,守信用的收益大、成本小。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中庸”价值导向,只能使本应付出成本大的一方减少了成本支出,本应得到收益大的一方却减少了收益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会更偏好于不守信用。因为,虽然不守信用的社会成本大,但社会并没有让其付出真正的个人成本;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潜藏的平均主义,本质上也有一种使收益者减少收益、使应付出成本者减少成本支出的价值倾向。 我觉得要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光谈诚信建设光讲“八荣八耻”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用法制来约束,从体制上来保证,让不诚实守信的人受到应有惩罚,让大家都明白做诚实守信的人不吃亏,都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中国奇迹般地崛起,令世界刮目相看,决不能让缺乏诚信,国际信誉太差,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绊脚石。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今天,我们必须突破中国传统文化限制,吐故纳新,构建新的诚信体系,用“法”的力量保障个人民主、自由权利,有效约束个人行为,让诚信在法制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市场经济的百花园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读者文摘.2005,(12).
  [2]论语[M].商务印书馆,2001.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82.
  [4]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商务印书馆,1999.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