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颜色在中西文化中象征意…
中西文化冲突对跨文化交…
美育的中西美学比较
论当前中西跨文化交流的…
从中英姓名窥探中西方文…
初探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
儒学现代化之路——中西…
金克木散文:在中西文化…
中西审丑领域的两朵奇葩
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
最新热门    
 
中西面子观的差异

时间:2009-12-28 10:57:10  来源:不详
面子是一个公共的自我形象。“面子”这一准则是着眼于个体的。它的社会涵盖面及其延伸均可在这一点上找到其施展的空间和局限。这一准则针对个人及其行为,更确切地说,是针对个体行为所处的情境。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下得以展现和保护他的“脸面”;要是他在某个情境下“丢”了脸面,很可能同时又“保全”了他在其它情境条件下的脸面。每个具体的个人在他的整个言行中怎样来处理某一行为的“丢面子”问题并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面子所包含的内容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在中国的面子观中,协同“面子”就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中,面子不仅包括积极面子还包括消极面子。在其的消极面子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个人自由,即维护他人自由的言语行为就是维护他人的消极面子,属于礼貌言行;任何可能阻碍他人自由的言语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消极面子,是不礼貌的。“自由”被视为解释和衡量礼貌言语的一条重要准则。在西方,个人自我实现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我行为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因此英美国文化则侧重于“独立”的礼貌面子策略,偏重“消极面子”。
  2.不同的礼貌原则
  两种文化对于面子的理解不同最终会导致其礼貌原则的差异。在Scollon夫妇所提出的面子系统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常将交际对方置于一个尊敬和等级的礼貌面子体系之中,而西方人常将交际对方置于一个一致性的礼貌面子体系。不同的礼貌原则最终会导致其协同面子策略和寻求礼貌交际的言语行为的不同。
  在中国社会,人们惯用“头衔”和“敬辞”。尽管世界上的许多文化中,人们都使用尊称、敬语,或谦称,但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运用尤其突出和独特。汉语中的称呼自成体系,“他称”、“对称”和“自称”的表达方式仍纷繁多样。然而,某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言文化种被认为是得体,但在其他文化里却显得不为妥当;相反,另一种称呼在汉语言文化中可能唐突无礼,但在其他文化里又会十分真诚亲切。例如,在中国,头衔+姓的称呼或者用“敬辞”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适宜的,而这种称呼在西方,特别是英美国家却使用得非常有限。
  “谦逊”是一种美德。但中国人和英美人对谦逊得理解和表达却不尽相同。比如,在对待恭维和赞扬的反应上,英美人的反应常常是感谢,因而采取一种迎合的方式,
  
  四、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很重视面子,而面子问题又是人们交往时彼此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人们不仅要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还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损害。为了面子,人们会采取各种说话方式以避免对面子的伤害。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然而,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面子的定义和所包含内容方面的不同,以及两种文化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是没有礼貌的存在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关注不同文化对于面子的协同,关注不同文化的礼貌差异,可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Scollon, R. &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