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日本的“風呂敷”文…
日本“春晚”受到冷遇 …
陕西师大与日本东京艺大…
松潘大轰炸明年东京开庭…
日本侵华实施细菌战的铁…
“歌仙”陈歌辛:日本宪…
日本人流行“共食” 陌…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状告出…
中国“千年至宝”疑现日…
日本出版业形势严峻 杂…
最新热门    
 
日本江户时期“诚”的儒学阐释

时间:2010-1-3 12:31:35  来源:不详
[摘要]日本儒学从中国儒学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然而,日本儒学又不是中国儒学照相式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的变形物。即使是同一概念或范畴,日本人也是从其固有的社会基础和思维水准出发加以理解与使用,因而其内涵以及在日本儒学体系中的位置,或许与中国儒学不同。日本的“诚”中心儒学在江户时代开始贴近人生的殊途发展 。
  [关键词]江户时代 儒学 “诚”
  
  日本发展到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诚”中心儒学,即与中国本土的发展道路由同源而殊途。日本的“诚”中心儒学,虽有时仿效中国儒者形上学地释“诚”,但是,它们更多地是从人的情感中寻找“诚”的本原,从情的角度释“诚”,使诚又从抽象的哲学本体范畴还原为具有人情味的道德概念。
  日本江户时代儒学的开创者藤原惺窝(561年—1619年)的理论体系,还不能说是“诚”中心的儒学。但是,他已十分注意论“诚”。在《惺窝问答》中,他曾论及《大学》之要在于“诚意”。在《大学要略》(《逐鹿评》)中又指出:“平天下治国修身正心,此皆由诚意出发。”他认为“意”是指“一念发动处”,而“诚”则是“真实无妄”。所谓“诚意”即是指在“一念发动处”“止于至善”,是“意”处于“无伪而明”的状态。从这些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儒学的明显影响。但是,藤原惺窝已开始讲“我心之诚”、“我心真实”。在《寸铁录》中,他说:“若无我心之诚,饰而伪,纵如何有才觉,亦不可有治政。”在这里,他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是讲作为统治者若无诚心为民,则无论如何有才能也不会达到政治安定的目的。在《大学要略》中,他还就一般人论及只有内心真实才能成事,说:“若我心真实,虽不求其事而自然应其事。例如赤子,有父母真实慈爱之诚,故不知不觉应其事以止啼。”正如藤原惺窝在赤子止啼的例证中所指出的,“我心之诚”或“我心真实”,是像父母之“慈爱”那样的情感之“诚”与“真实”。这表明,从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开创时,便出现了与中国儒学不同的、从情的角度释“诚”的倾向。
  不过,一般地说,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思想家,大多受中国朱子学的影响,以“敬”为道德修养的根本。如江户时代朱子学派的开创者林罗山(1583年—1657年)说:“圣贤之学莫若敬”,“存心之要莫若笃敬”。(《罗山先生文集》)山崎暗斋(1618年—1682年)说:“必敬则一身修而五伦明矣。”(《敬斋箴序》)讲求内心精神专一,外表整齐严肃的“敬”中心的儒学是江户时代初期道德修养论的主流。但是不久后,这种“敬”中心的儒学开始受到一些日本儒学者的批判。日本阳明学的开创者中江藤树(1608年—1648年),早年曾服膺朱子学,但在那时他已感到“敬”中心的儒学有使人失去“真性活泼之体”以致“甚戾人情”的弊病。他在《持敬图说》中说:“行此(指‘持敬’)数年,然不可行处多,甚戾人情,逆于物理。”在34岁时写成的《翁问答》和35岁写成的《孝经启蒙》中,他提出了“孝”中心的儒学体系,即所谓“全孝心法”。他认为正像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一样,父母之身受于天地,天地受于太虚,因而“孝”不仅是针对双亲而言,而且是贯穿万事万物的道理和宇宙的原理。中江藤树认为“孝”的本质是“爱敬”,如“事母之孝,爱为表,敬为里。”(《孝经启蒙》)而且“孝”即“爱敬”是“生生活泼地”。(《孝经启蒙》)中江藤树的“孝”中心的儒学与“爱”相联系,明显地具有情的色彩。这样,中江藤树在释“诚”时,便与中国儒学有所不同。他认为“诚”是“心之本体纯一处”,而“纯一心体,根于爱敬之心。”(《中庸解》)中江藤树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