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荀子对先秦儒家孝道…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
儒家“内圣外王”个人修…
儒家道德文化与深圳特区…
传统的整合与利用——试…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简析儒家传统文化下的高觉新

时间:2010-1-3 12:31:37  来源:不详
宿命 
   
  高觉新作为高家的长孙,“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的一生。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觉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孝悌为先”的思想。作为封建家族制度的继承人,长辈们对他寄予了延续封建家族的厚望。因此,他从小就“受了谦逊有礼的家教”,长辈们用严肃正经的手段塑造着他,使他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祖祖辈辈传下的“孝悌”观念紧紧地禁锢着他的思想,束缚着他的手脚,使他不得不对很多事情都百依百顺,“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高觉新本来也有一个美好未来。他自小就很聪慧,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他甚至有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大学里去继续深造,到德国去留学的梦想。但父亲却对他说:“到外面去读书,爷爷也一定不赞成。”由此断送了高觉新的前程。后来,父亲又告诉他:“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于是高觉新的终身大事就又被别人决定了。这都因为他是高家的长子,高觉新没有选择的权利。“在高家,老太爷的话就是法律,‘我说是对,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么样,就要怎么样做!’”[4]在这样一个封建家族里,面对这样的封建家长,身为长孙的高觉新绝不敢去违背封建伦理制度,只能服从。“服从”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行为惯性,即使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对封建家庭产生不满,他也没有起来勇敢抗争,而是事事不抵抗,从而在“爱与憎的冲突,思想与行动的冲突,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中徘徊。他要小心地陪着婶娘们打牌,要听从叔叔们无理的指责,同时又要让自己的弟弟能够接受……他做这一切仅仅为了维护一个家庭的安宁。最终高觉新用“不抵抗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他一方面能够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但是,如果平静的生活出现波澜,高觉新就要遭受思想上的折磨,他甚至都没有勇气听别人说“把幸福挣过来的话”,面对这样的痛苦,他只好“承认自己是一个懦夫”。但事实上他又不是一个完全的懦夫,然而他却缺乏奋争的勇气。所以,他唯一可走的路就只有一条:“处处让步”,继续在矛盾和苦闷中苦苦挣扎。 
  高觉新生存在一个思想观念极其腐朽的封建大家庭里。这个家庭就像一堵必然要倒塌的墙,里面却必须有人顶住,这样才能够拯救那些受到“倒塌”威胁的家人。高觉新恰恰就是高公馆的那个顶墙人,而弟妹们却成为了可以暂时安全逃脱的家人。同时,高觉新又生存在一个新旧思想、伦理都进行着激烈冲突和斗争的动荡年代里。于是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牢牢地套住了高觉新,高觉新的命运充满了矛盾,他的人生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应该反抗却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者。 
  高觉新的悲剧是封建社会造成的,也是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造成的。高觉新最终没能走向新生,是因为封建
思想的束缚,封建思想是如此沉重,以致他的反抗是微不足道的,是徒然的。“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流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5]因此,高觉新就成了那个社会和时代的悲剧。高觉新的悲剧预示着封建家庭的没落和灭亡,预示着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和灭亡。 
   
  参考文献: 
  [1]樊浩.中国的伦理概念系统及其文化原理.复旦学报,1993,(3). 
  [2]李楠.老舍小说与家庭文化.南都学刊,1999,(5). 
  [3]郭永玉.孤立无援的现代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