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析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
《羌族释比经典》中部分…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
最新热门    
 
论析释比经典“木吉卓”及其羌族婚俗的表征

时间:2010-9-10 11:40:22  来源:不详
娃”的故事在汶川附近流传,而他访问的松潘、理县、北川和茂县的羌族都没有听过木姐珠与热比娃的故事。他注意到“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在村寨中,热比娃的故事被传述得少,反而在城镇中的羌族对此知道得多些。热比娃的故事,被记录在羌族祭司释比的唱词中。1949年之后,释比在村寨中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即使有少量仅存的端公,他的唱词,据村寨中的报告人说,也很难让村民们听懂。因此村寨中的羌族常说不出热比娃的故事,是可以理解的。汶川城镇中的羌族知识分子,近十年来热衷于羌族文化的保存。许多羌族民间故事,包括端公唱词,被译成汉文出版。显然因此城镇中的羌族、能读汉文的羌族,较能够说出完整的热比娃的故事。更重要的是,由于城镇中复杂的族群环境,使得城中的羌族比起村寨中的羌族更需要强调羌族认同,因此热比娃的故事,一个羌族起源的故事,被他们集体强化、推广。”

  其实,若把“木吉卓”视为一个文化现象或者文化单元,自然有其核心区与边缘区,汶川的绵池、雁门、龙溪等地区即是“木吉卓”的核心区。正如中国许多民族的口传文学通常都流传于该族群的部分支系或方言区,羌族的“木吉卓”也未必能流传到羌区各地。此外,笔者在理县的桃坪调查时得知,该地区确有木吉卓的存在,只不过其名称是“阿不确格”。假如王先生要直接询问茂县、松潘等地的羌族是否听过“木姐珠与热比娃“的故事,他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在于这些地方与汶川附近存在方言差异,再加之以“木吉卓”为核心情节的民间叙事故事在各地名称各异。不过,王先生的调查结果的确客观地表明了当前“木吉卓”的窘境。过去的几十年羌区社会发生巨大的变迁,释比及其经典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一些村寨节庆活动中释比主导地位有所削弱。外来生活娱乐方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讲述民间故事的传统。这就是王先生看到村寨中羌族常说不出热比娃故事的重要因素,不过“木吉卓”在广大羌区的仍然有其存在的文化生态土壤。
  不难看出,现有羌族释比经典或口述文学(包括“木吉卓”)的相关工作基本处在收集、记录阶段,而分析和解释的场域则鲜有人涉猎。本文将选取“木吉卓”的几个片段,分析这些片段是如何反映羌族的婚姻习俗,以了解羌民族的婚姻观念。
  一、互换信物
  释比经典“木吉卓”中有关于木吉卓与斗安朱互赠礼物的情节。这些礼物在羌族的不同地区的记载中略有出入:钱安靖教授对汶川县雁门乡袁正祺释比作了调查,释比所讲述的礼物包括白裹腿(木吉卓赠斗安朱),杉木水桶(互换)和头上青丝(互赠)。…罗世泽先生对理县桃坪乡羌民周礼明和汶川县雁门乡羌民袁真奇作了调查,两人演唱的礼物包括花腰带,银戒指(木吉卓赠斗安朱),牧羊鞭(互换),背水带(互换),青丝(木吉卓赠斗安朱);而茂县羌族文学社学者们的调查结果中礼物包括:麻布裹脚(木吉卓赠斗安朱),草锄(互换),木梳(木吉卓赠斗安朱),青丝(互赠)。不难发现这些礼物可分为三类:服饰用品,如裹腿,花腰带,银戒指;生活生产用品,如水桶,牧羊鞭,草锄;人身替代物类:青丝。
  可见,羌族男女的定情信物不在于其价值,而主要是因为经常穿戴和使用或具象征意义,有“见物如见人”的寓意。值得引起注意的至少有三点:第一,木吉卓单方面向斗安朱赠送白裹腿,花腰带等服饰。这一习俗在羌区仍有保留。这些纺织品或刺绣品通常是未婚女子亲手所作,凝聚了心血。这类礼物可以展示该女子的心灵手巧,往往为男子及其家长所看重。第二,银戒指作为礼物只出现在罗世泽先生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银戒指”情节是原有“木吉卓”的变异。男方向女方赠送银饰的习俗并非羌族固有,且历史不长。根据笔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