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忧患意识到哲理意蕴—…
浅谈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
浅谈黔东北土家族婚恋中…
浅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
浅谈土族文学艺术
浅谈水族酒文化
试析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
浅谈毛泽东的“忧患意识…
最新热门    
 
浅谈从受众逆反心理看新闻炒作

时间:2010-10-12 11:41:21  来源:不详
炒,就是不买账。
  三、新闻炒作夹杂商业炒作,宣传过度、夸大其辞,引发受众逆反心理
  新闻炒作与“商业炒作”关系密切。“商业炒作”是出于赢利目的在一段时问内对某人某事或某产品进行集中、连续、有一定规模的宣传。商业炒作的主体往往是商界团体或个人,目的是为谋取私人利益而有意引起公众注意。他们常常利用低成本的新闻,通过制造卖点,吸引新闻媒介争相报道,以这种隐蔽的方式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而某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为利益所诱惑,明知是商业炒作也甘被其利用,或搞有偿新闻或做虚假广告,大肆吹捧,名为新闻,实为隐性广告。新闻炒作夹杂了商业炒作,当新闻不再是纯粹的新闻,而渗透了浓厚的金钱味时,便会引发受众的逆反心理。
  对新闻客体而言,客观事物在表露现象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过程性的慢慢浮现。因而,事物本质的显现也是呈现多级的,初级本质,二级本质.乃至多级本质,相应地,受众在搜集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时,也有个过程。受众在第一阶段的反映,可能是“迷雾遮住了眼睛”,但在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延伸下,受众在迷惑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渐渐走出客观事实最终本质的范畴。自然这时新闻的公信力便受到质疑。
  如今的新闻炒作几乎完全陷入只注重“眼球效应”和“短暂利益”的怪圈。各类虚假广告、低俗广告的轮番现身媒体,“专家们”循循善诱,“消费者”现身说法,一味地夸大和吹捧疗效,渲染其神奇万能,获取利益,而不注重修炼内功,使受众对国药前景失望,最终对医药新闻和广告心理逆反。
  通过上述几点可以看到,由于受众逆反心理的作用,新闻炒作并未达到其目的,相反却使受众对整个新闻媒体充满疑虑和怀疑。新闻炒作是违背新闻规律和专业精神的违规操作,一是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二是侵犯了受众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三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与声誉。要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新闻炒作。
  首先,新闻传媒只有准确地报道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充分满足受众获取各种真实信息的需要,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与欢迎。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力求报道真实、全面、准确。一旦发现已传播的内容存在不真实、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后续报道或更正的方法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受众的谅解和信任,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传媒应是社会良知之所在,类似于“纸包子”、“圆馒头”一类的新闻是万万不应再出现的。
  其次,新闻价值是记者选择事件进行报道的重要依据。在新闻价值的选择原则方面,应多选择那些能体现社会价值和社会需要的内容,而不要专注于某些琐碎庸俗的细节来拔高渲染。媒体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群和业务模式,扎扎实实地做事,报道出具有社会价值和自身特色的新闻,真正以优秀的内容树立起良好形象来吸引受众,而不要采取新闻炒作方式在短期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湖南经视都市频道《寻情记》栏目播出的一期“小小灰姑娘”节目,讲述了一个患巨痔症的三岁小姑娘吴迪想跟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上幼儿园的故事。客观平实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捕捉,没有任何煽情的画面,但聪明懂事的小姑娘以及她那坚强朴实的父母却深深打动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这期节目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使这个小姑娘得到真正的帮助,可以说是一期非常成功的节目。
  再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不能置身于市场之外,但也决不能完全被市场主宰。传媒是社会中重要的公共部门。传媒面对现实所做的种种报道,所发出的种种声音,都应当在最大程度上、最大可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系社会的公共价值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