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拟态环境下的云南少…
地方性知识:试析跨文化…
试析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
试析从跨文化传播看当代…
试析“视网融合”下的电…
试析广告设计作品中跨国…
试析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
试析从文化传播角度探析…
试析网络“客”文化的传…
试析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
最新热门    
 
试析影视传播中的文化趋同

时间:2010-12-28 11:24:59  来源:不详
实性是其能够被普通民众所接受的主要原因。

    其实,当代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从以语言为中心的印刷文化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这是我们每个文化人都能感知的社会事实。周宪在《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中指出,图形和影像构成了时代的文化特色,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影响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影视中的文化因为影视符号的“肖似性”特征而变得直观、易于接受和理解,尽管这种艺术形式也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程度却较小,因而观赏者在解读时几乎不用做任何认知方面的准备,仅凭个人的阅历和一般常识即可;而书本中的文化却由于文本符号很强的因果性和邻近性或社会约定性而变得抽象,难以理解,这种艺术形式往往高于生活的程度很大,因而解读前必须做一定程度的文化和文字知识的准备,对读者的层次要求会更高。与语言文字相比,影视媒介最大限度地去掉了情感的阴影,让创作者和欣赏者在直觉体验上达到最亲密的接触,从而使人的视角渴求无所阻碍地得到满足。简单地讲,影视中的“文化”与文本中的“文化”之间的差别可总结为:影视形象是具体的,文本形象是抽象的;影视形象是单一的,文本形象是多义的。影视作为文化的传播手段是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影视媒介中文化趋同的体现
    影视媒介中的文化趋同和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是分不开的,这种模式和方式同样反映了处在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中的各国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然而,以影视为媒介的文化趋同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以其生动形象的蒙太奇式切换方式使得文化的声、色、味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也使得以影视为主角的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
    影视中的文化趋同首先表现在文化内容上的互相借鉴。文化内容一方面包括表示文化产品和文化成就的“大文化”,如有形的雕像,或无形的教育体系、宗教、地理、历史、民族产品、文学艺术等;另一方面文化内容又指作为文化实践的“小文化”,如被社会接受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也指语言体系中的社会知识。由于文化趋同只能是“大同”而“小异”,因而在文化传播中我们可以说“大文化”是趋同的趋势,而“小文化”则应保持各异。例如影视中的各种摩天大楼和各式全球化建筑对全球观众来说恐怕已经不怎么新鲜了,这种趋同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令人满意。相反,反映不同意识形态的教育、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抽象的文化元素却很难使观众产生认同感,因而也成为被关注的内容。在观看英国拍摄的电影《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时发现,中国清政府当时派出代表出席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万国世博会并受到女王的接见,虽然当时略显寒酸,但这一剧情的出现令人感到文化间的互相吸引和交际势不可挡。在文学艺术方面,由上海京剧院根据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改编的京剧《王子复仇记》已作为文化交流剧目在丹麦、荷兰、德国和法国等地上演,引起极大轰动;而由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一故事改编的《花木兰》在国内也备受观众喜爱;还有以大量中国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美国影视表现手法的动画片《功夫熊猫》也无疑是反映文化趋同的一部力作,同时也为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至于“小文化”内容,我们应该承认至少在国内有许多模仿西方行为、生活方式的影视作品,但我们还是应该极力保持本民族自身的生活行为方式,体现民族个性。
    影视中的文化趋同也表现在人类心灵的互相沟通和关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