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蒙古国为境内肯特山脉的…
宁夏永宁县境内发现一段…
雅安境内首次发现桃花水…
甘肃境内发现完整的第四…
最新热门    
 
当涂境内的吴语

时间:2011-01-10 13:05:04  来源:不详
概就是现今吴语的雏形了。丹阳县(即当涂)紧邻东吴都城建业南面,其语言无疑也是早期吴语了。历史上的地名“牛渚”(今采石。无锡有“鼋头渚”)应当是早期吴语的见证。
  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应当始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这一战乱导致西晋沦亡。由于当时荆、豫二州淮河以北的南阳郡、汝南郡等地相继沦入胡人之手,这些地方的流民是最早踏入当涂境内的外籍人口。东晋初建,在晋元帝、晋成帝时(公元四世纪初叶),北方沦陷区的豪族携其妻子邑人,纷纷避乱南渡,于江东傍江物产丰美处侨居,仍以原籍郡县称呼其新居之地,后遂形成一大批侨置郡县。当涂为津渡要地,西临大江,东届茅山,北毗秣陵,南至中江(今芜湖县境),地域辽阔,水土尤宜,又离东晋都城建业不远,因此一时间当涂境内涌入了北方各地大量侨民,其中以湖北、淮北之民为多。当时沿江地区和南部尚为水泽之地,只有西北横山一带地势较高以及濒临丹阳湖一带有围垦的圩田,因此在当涂境内侨置的郡县多集中于此,计有豫州之当涂县、荆州江夏郡之新市县、南阳郡之博望县和湖阳县等。东晋建国之初侨置的郡县,大都在后来的几次“土断”中裁撤。博望、新市、湖阳等侨置县也在其列。作为县制是撤销了,但作为邑名则保留了下来。现在当涂东南沿丹阳湖、石臼湖一带尚有博望镇、新市乡、湖阳乡,这些乡镇名称应当就是当年的那些侨置郡县的孑遗。今当涂境内的博望镇有一历史悠久的铁作副业,其技术当系由南阳士民携来,按《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宛……有工官、铁官”,《寰宇通志》也谓“南阳、内乡、汝州,并出铁,俱有冶。” 这也是当时人口迁徙的一个间接的佐证。这些迁徙而来的北方士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方言,当地的早期吴语受到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当时的士人以讲“洛下音”为荣,现今的吴语大概在这一时期经过早期吴语与中原音融合而最终定型了。
  到了唐代,尤其是从安史之乱开始,中间经历黄巢起义,一直到五代十国,北方中原地区战乱不已,许多北方士民纷纷到江南避祸。史载“两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时荐绅先生,多游寓于江南”,真是“避地衣冠尽向南”(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就一直定居在当涂,最后死于当涂,当涂青山脚下至今有李白墓。
  然而最大的移民浪潮还是北宋覆亡宋室南渡之时,这次人口南迁始于靖康元年(1126年),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1279年)。由于宋室南渡最初定都于建康(今南京),当涂为京畿要地,流民大多流入此地。当时的官员为了安置这些流民,曾大规模围垦开荒,当涂境内的大官圩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由于当涂境内围垦造田的土地较多,当涂再一次成为这些流民留居的首选之地。据笔者了解到的当涂大官圩内一些大姓的家谱记载,他们来当涂定居大多始于这一时期。有学者认为,当涂一带至此已经变为官话区了(参见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这一论断值得商榷,因为直至现今,当涂境内大部分地区仍然说吴语,可见当时的移民并未将自己的方言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而是经过语言的融合,使之改造成为一种官话特点较多的特殊的吴语——宣州话了。
  最近的一次移民在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战争(本地人俗称之“长毛之乱”)之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当涂作为外辅乃重要战场。当时战事持续11年之久,经过太平军与湘军拉锯式的争夺战,兵燹、灾荒与疾疫继作,当涂境内人口锐减。战乱平定之后,当涂并未像皖南宣城、广德、郎溪一样成为大规模的成批的河南、皖西移民的移居地,而是仅有一些零散的、与军队有关联的外籍人(以湖南湖北人为多)定居当涂(笔者的外祖父即随湘军入驻的湖南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