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蒙古国为境内肯特山脉的…
宁夏永宁县境内发现一段…
雅安境内首次发现桃花水…
甘肃境内发现完整的第四…
最新热门    
 
当涂境内的吴语

时间:2011-01-10 13:05:04  来源:不详
。光绪年间,外籍人口迁入垦荒,江北和县、无为县的农民流入较多,现今江心乡、西河乡的人口即为此次移民的后裔(当地人一律称之为“江北佬”),方言仍保留原籍的特点,与县内的官话明显有区别。此外,当涂水域面积较多,渔民多来自下江扬州地区,搞运输的船民多来自本省桐城地区(当地人一律称之为“船上佬”)。此次移民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其移民留居地多为沿江一带新围垦的圩区,这就导致了现今当涂境内出现了一个官话区——沿江区,这是外来方言对当涂话的最后的一次侵蚀,而这种官话也明显具有一些当地吴语的残留,这主要表现在个别词汇上。
  当涂境内移民较多除了历史的因素而外,主要还是由于这里安置移民的外部条件较好,即滩涂较多便于垦殖,移民很容易找到寄居之地。据《当涂县志》记载,先秦时,当涂境内大部分地区还被长江和丹阳湖淹没,且古中江由此沟通吴楚,《汉书.地理志》载:“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只有西北地区(即今薛丹博地区)有陆地,这就是西周时楚国越章王定都丹阳之地。两汉至三国时期滩涂淤积加剧,长江浅滩淤积成陆地,丹阳湖由于中江淤塞泥沙沉积,围垦造田。史载三国吴黄武元年(222)筑姑孰城,可见当时沿江一带已有移民长期居住。三国吴永安三年(260)丹阳都尉筑丹阳湖田作浦里塘,这是关于大官圩围垦的最早的记载,这些垦区无疑给后来的永嘉移民提供了绝好的移居地。不过永嘉后侨置的郡县仍集中于薛丹博一带高地,说明当初围垦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丹阳湖围垦的鼎盛期为唐宋时期,史载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当涂知县率众筑长堤将54个小圩联并为大官圩,这与外来移民加剧不无关系。现今的江心乡至少在清初就已从长江中浮出水面,史载清同治四年(1865)始筑江心洲大圩。现今的西河乡一带是在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1923~1925)由路西湖、青山湖围垦而成。对丹阳湖的围垦是从民国十八年(1929)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逐步完成的,1971年在丹阳湖围筑南、北圩标志着这个大湖最终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所有的这些围垦,一直给外来移民提供着理想的留居之所,这也是造成现在当涂境内方言复杂的根本原因。

  四、当涂境内吴语的特点
  当涂境内的吴语是当涂的土著方言,官话是外来的,而且形成时间不会太长,这是基本事实。然而当涂境内的吴语尽管具有吴语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地缘上毗邻官话区,历史上有多次受到北方话的侵袭,也就使得吴语的味道大打折扣。如果纯粹从听感上看,除东部滨湖区外,当涂的大部分说吴语的人(官圩区)与官话区的人交流没有多少障碍,反之与地道的吴语区的人交往却会感到语言上的不通。原因何在?一般认为,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声母方面的差异障碍系数最小,这主要是因为声母的数量不太多,而且各方言在声母方面的变化相对来得少一些,比方说平翘舌不分,鼻边音不分,分的人听起来只是觉得有点别扭,对交流并无多大妨碍。声调方面的差异问题稍为大一点,但一般只是觉得听起来有点“怪”,也不至于听不懂,如北方话各方言之间的声调方面的差异并不会造成交流时太大的障碍。真正对交流构成重大障碍的应当是韵母,尤其是韵母的数量多,各方言在韵母方面的变化来得大一些,而且变化的规律不易掌握,这就导致了听感上出现了“盲点”,听的人就会听不懂。当涂方言的三个区就有这种情况。自西向东,从方言的地理分布上就可以看出官话方言向吴语逐渐侵蚀的历史演变的轨迹。当涂方言最西边是沿江区,属于典型的江淮官话,最东边是滨湖区,属于味道最足的吴语,处于中间地带的官圩区从心理上来说比较认同于西部的沿江区,而对滨湖区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异现象。
  官圩区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