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析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困境及对策 |
 |
时间:2011-01-19 01:15:33 来源:不详
|
|
|
大学罗布·克罗斯教授指出:“对法国人来说,可口可乐成为体现在美国大众文化全球传递中放荡不羁本性的象征。在法国人发起的这场运动中,这种软饮料转化成被宣称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战略的偶像。法国人甚至给这种战略起了个名字:可口可乐殖民主义。面对全球化时代文化西方霸权主义的挑战,“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ThecoreCrisis)是自性危机”,“中国人正在失去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Chinese-ness )。中国维护政治主权与文化主权时必须有一种危机感,以文化自身的力量形成一种反制能力,以此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四、经济贸易顺差大国与文化贸易逆差大国不均衡的困境 中国的快速增长可能使它被视为世界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体。世界银行1993年就宣布,“中华经济区”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增长极”。世界银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都估计,到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的中国早以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其贸易顺差已达2万亿美元。然而,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新产品出口能力很弱。这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领域存在逆差较大。以2003年为例,当年我国图书、报刊、音像等领域的版权出口为1 427种,而版权进口15 555种,出口数量不及进口数量的1/10。近年来,这一比例虽有降低,但核心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格局并未改变。二是文化产品出口总量少,占全部出口额的比例低。2006年,我国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47.9亿美元,仅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9 601亿美元的0.49%。由此看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符。 面对中国经济过热的增长数据,“文化赤字”现象越发凸显。有人考虑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令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忧心忡忡,如果中国文化也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向全世界输出,或许会如同中国的经济一样对许多国家造成巨大的威胁,有可能会遭到他国的抑制甚至破坏中国的发展。但面对中国严重的“文化赤字”现象,有必要对文化软实力予以高度重视。当然中国是要防止过度的释放,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自己的民族性格一样都需要彰显,这样更有利于中国在其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平稳与长远。据普华永道公司的调查统计:2004年世界广义内容产业的市场总规模为13 000乙美元,其中美国占42.5%,达5 529亿美元,位居第一;欧洲、中东、南部非洲合计占33.9%,达4 395亿美元;亚洲及太平洋国家合计占19%,为2 468亿美元,中国人口占22 %,但中文信息量只有全球总量的4%。中国文化产业能力的低下直接反映出国家利益在文化全球化时代所要遭受的巨大风险,这种情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使得中国在文化交流上总体处于守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软实力所受的关注程度经历了一个“U’,型曲线。一般而言,国家实力增强的基本路径是,硬实力先上升,软实力提升随其后,但到了一定期间,软实力必然成为制约硬实力及国家总体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制约性时隐时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愈发明显。“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政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