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美国传教士所知道的光绪
自行车20世纪初从德国传
1927年的南昌车站(原称
宋宁宗的皇后自行废立太
最新热门    
 
自行车登陆上海小史:骑进沟里必成报纸要闻

时间:2009-10-10 11:05:24  来源:《档案春秋》
神,间堪凌驾西人矣。呜呼!吾中国四百兆人手足耳目心里材力,何尝有见逊于西人之处?!”

此时自行车不仅是件时髦东西,在很多人心中还是一种西化、文明、进步的标志。1899年3月31日《游戏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乡农灌田以水车置田畔,两足踏之即能挹彼注此。有某农人一日因事至沪,见泥城桥一带乘脚踏车者络绎不绝,归而告人曰:‘上海一种车子以两脚踏之即能行动,其捷如飞。我国的车子一样用脚踏,且所踏不止一人,然从未见过有一部能行动的,究竟是何缘故?’另一老农掀髯叹日:‘此即中国人不及外国人之处。…现今看来,自行车自然不好和灌水车相比较。但由此故事可见,自行车已作为西方文明的代表,令国人心服。此时骑车的中国人当仁不让地成为追逐时尚潮流的代表,在马路骑车穿行时不免洋洋得意、目中无人。《游戏报》中又一记载,一个在外国人学堂工作的上海青年教师,眼见脚踏车风行,认为此事亦西法之一端,倘不学习乘坐,无以表率,也会被学生所看轻。于是托洋行的朋友也买来一辆,日夜操练。当其能驰骤于康庄大道时,是左顾右盼,意殊自得。即使是马车行来,也不避让,险些酿成事故。即便如此,此人当下却也是不听别人劝说,飞行如鸟而去……从故事中青年骑车时的神情行径可见,当时骑上一辆自行车远胜于当今开一部涡轮发动机的“法拉利”跑车,实谓一桩“台型扎足”(沪语:意为很有面子、风光十足)的事情。当时的上海著名报人包天笑在自己的《钏影楼回忆录》一书中,记载了他初次见到《申报》主笔陈景韩时的印象:“有两个印象,一为脚踏车,一为烟斗。我常笑他:他属于动静二物,动则脚踏车,静则烟斗。他不坐人力车,脚踏车又快、又便、又省钱,随心所欲,往来如飞,文学家称之为自由车……”这二位,后来一起主持出版《小说时报》(月刊),曾名噪一时,而彼此的相识,也是从自行车开始的。

当然其中不乏逞能的初学者,骑车出洋相。就像现在的报纸喜欢刊登一些花边消息一样,那个时候的上海,倘若哪里有某个愣头小伙子骑车跌了个“ 狗吃屎”,常常会引来一些报纸以重要版面。以社会新闻方式加以报道。1898年1月28日《申报》之“踏车倾跌”为栏。做过这样的报道:“前日四点余钟,有一少年乘脚踏车从新闸向西正在疾驰。适有载货板车一辆停于路旁,少年欲从路侧向前,不料偶一不慎,竟致跌入小浜中,浑身泥污,不啻落汤之鸡。旁观者咸鼓掌大笑,而少年则连呼晦气不止。”

清末民初,自行车在一般人眼中尚属奢侈品,很多时尚女子或是风月场所的货腰女性,常以到照相馆中拍一张骑车照来向人炫耀。那个时期,上海青年中用自行车作为道具来显示其追逐时尚流行,几乎成了一种外在的标志。《画图日报》之“上海社会现象”刊载一幅题为“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的水彩素描,配文讲道:“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为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阁楼中人,亦有酷喜乘坐者。每当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衩飞鬓颤,颇堪入画。”而那些青楼女子招摇骑车的曼妙身影,更是引领了很多家境殷实的良家妇女也开始学着骑自行车。“宋氏三姐妹”之一的宋霭龄在其lO岁生日(1899年)的时候,她的父亲宋耀如送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日后,宋大小姐时常骑着自行车和父亲一起去街上游乐。

(

自行车在上海最早大众化

根据英国驻沪领事馆贸易报告资料反映:1897年度上海进口的自行车及零配件总值为1万英镑。首先来到上海市场的是美国产的自行车,有几家出名的英国商行在这里开设代理处。报告编制人、驻上海的代理总领事满思礼则认为,中国人也开始骑车,因而看来随着中国内地交通的改善,最后很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自行车贸易。

1911年,上海邮政总局从英国购买100辆自行车,开始用自行车投递邮件。这是自行车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开始第一次投入到城市公用事业之中;自此,上海滩上的自行车开始有了私用和公用之分,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公用自行车一直是许多特殊行业的必备工具之一。1933年,自行车进入上海所有的电影院内,作为一种特殊作用,成为“电影跑片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