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一代天骄死因成谜 成吉
亲身体验红军万里长征路
回鹘帝国西迁史:一个强
清代以来东北草原的开发
末代蒙古王爷揭秘一代天
草原王国吐谷浑
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代天骄让美国害怕的中
蒸汽机时代草原落幕铁路
最新热门    
 
草原天骄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同梦

时间:2009-10-17 10:06:05  来源::《宋朝开国六十年》
:“此时天下百姓,佛再出也救不得,唯有皇帝救得。”其他大臣也再三向耶律德光表示:“天无二日。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骗耶律德光高兴的鬼话。当耶律德光征召各地的节度使入朝表态的时候,多数的藩镇节度使们虽然各拥兵马,但也是飞马进京,争先恐后地向耶律德光上表称臣。“大同”的太平旗帜,无疑是有强大的号召力的。

可惜的是,耶律德光设想的、已经在燕云地区初步实现了的“蕃汉一家”的局面,并没有在中原大地如期出现。在短短一两个月的蜜月期之后,中原各地反而很快是烽烟四起,驱逐契丹人的民众暴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面对雪片一样飞来的告急文书,耶律德光懊恼地说:“我没有想到中原的民众竟然如此难以治理!”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当中驳斥道:“中原的民众,困于契丹的陵暴掊克,才起而为盗,哪里有什么难以治理的!”

显而易见,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耶律德光本人的失策、辽军以占领军自居的凶暴和倨傲,无疑才是真正的主导因素。耶律德光后来在撤退时总算是恍然大悟,他总结说:“我此行有‘三失’,一是纵容士兵掠夺粮草,二是搜刮市民私财,三是不早放各节度使还镇。我有这‘三失’,中原百姓都背叛我是很应当的。”这个说法,倒真是一个很难得的、实事求是式的自我批评。

除了“三失”之外,客观地说,契丹和中原民众之间相互之间的不了解,对双方矛盾的激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耶律德光自己曾对后晋的大臣们说:“中原对契丹的事情都不了解,而我对中原的情况却了如指掌。”事实上,中原民众对契丹的事务固然是知之甚少,但契丹对中原的了解主要也是来自于传闻,又能真正知道多少呢?众所周知,连两个普通人之间融洽关系的建立,尚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互相了解,互相相处,当然也需要互相调整,更何况曾彼此冲突的两个兄弟民族呢?双方的了解,无疑需要更多的时间。

时间偏偏没有站在耶律德光一边。那一年的夏天来得似乎特别的早,三月的开封城已经是烈日炎炎,耶律德光和契丹将士都来自经年冰天雪地的东北,习惯了寒冷气候,实在无法忍受酷暑,只能是被迫北返。四月初一,耶律德光离开了开封。在北返的途中,他仍然是雄心不已,在给自己弟弟的信中,他还自信满满地说:“只要再给我一年的时间,太平不难指掌而致。”然而,就在当月的十三日,耶律德光就因为中暑而得了重病,二十二日病死于栾城(今河北栾城)的杀胡林。此时,距离他进入开封,才只有一百一十二天;距离他在开封称帝,更只有八十二天。

耶律德光壮志未酬,他的“大同”梦,只做了八十二天就破灭了。辽太宗终究没能像唐太宗那样,做成华、夷的天下共主。这无疑是他个人的悲剧。辽太宗死后,契丹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重新回归于“草原本位”政策,不再主动大规模地南下中原,更无一统华、夷的雄心大志,连他的“大辽”国号,在太平兴国八年(983)的时候也被改回为“大契丹国”。即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契丹国“萧太后”萧燕燕,她虽然挥师南进到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距开封城仅一河之隔,但她的目标仍然不过是以战迫和而已。这对此后历史的走向,究竟是福邪?还是祸邪?恐怕都是很难做出判断的。若天假其年,耶律德光果真实现了以大辽为主导的华、夷大一统,是不是后汉的乱局以及北宋、契丹之间惨烈的战争,就很有可能避免了呢?当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