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文姜并未与兄长齐襄公乱
探秘古代美女妃嫔殉葬 
揭秘:中国古代绝世美女
古代春节的送礼风:为孝
揭秘中国古代饮食:为何
古代官场风险镜鉴:不能
古代雅士嫖妓不为上床 
细说古代皇宫后妃们为争
古代为何午时三刻杀犯人
中国古代如何奖励运动员
最新热门    
 
古代州县主官选任:唐宋无地方官经验做不得宰相

时间:2012-10-18 20:23:10  来源:不详

核心提示:唐代规定,三省侍郎缺,择尝任太守者;郎官缺,择尝任县令者;未曾任太守、县令者,不得出任谏议大夫[注: 解释 官名。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论议。两汉初废,东汉光武帝复置,秩六百石,掌周旋侍从、参相讽议,隶属光禄勋(郎中令)。]、中书舍人等要职。南宋亦曾规定,不任守臣不为郎,非任县令不除监察御史。历代诸多名相,如杨震、陈蕃、狄仁杰、范仲淹、王安石等,都具有丰富的州县主官经历。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2-10-15第09版,作者:张晓政,原题:古代州县主官的选任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废封建、行郡县以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总体上经历了从郡(州)、县二级制向省(州、道、路)、州(府、郡)、县三级制的演进,并始终保持着中央集权的特质,即所谓“百代都行秦政法”。但不论是二级制还是三级制,州、县两级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占据着极端重要的位置。古人常说,“郡县治,天下安”,寓意深刻。作为州、县主官的太守(郡守、知府、知州)、县令(县长、知县)执掌一方政务,其得人与否,直接关系一方治乱兴衰,地位尤为特殊。韩非子曾说,“宰相必起于州部”,言外之意,治理一个郡、县,相当于治理一个小国,若不能胜任,则亦难当宰辅大任。

纵观历史,历代有识之士特别是有作为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州县主官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及其选任。如西汉宣帝常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汉代太守秩俸为二千石,因此人们常以二千石指代之)乎!”遇有刺史、太守、王国相出任,他都要亲自与之见面,仔细观察其言谈举止,并留意其任上作为,与其言行进行印证。对治效突出者,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及至封侯授爵等进行褒奖。顾炎武考察汉代吏治,总结“两汉之隆,尤重太守”,可谓一语中的。

唐太宗曾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唐之刺史相当于汉之太守),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为此,他命人将各地刺史姓名写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事迹,必书于名下,以备赏罚黜陟。并下令,县令人选由五品以上官员举荐,太守人选则由他亲自定夺。

宋代创立陛辞制度,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为新任知州(知府)当面遣行,并命后者奏陈施政设想。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心怀天下的政治家更是直接将州、县作为国家治理的微型样本,作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试验田。如曹操曾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谈到年轻时的理想:“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正是由于州县主官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性,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守(县)令擢入台省、郎官出宰百里的传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