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中国近代史上的粮食危机
近代史上的“激进”与“
古代南京的历次屠城:争
近代三次留学潮:邓小平
1903年2月4日:日本人制
袁世凯三次编练新军 促
最新热门    
 
近代南洋琼侨的社团与生活

时间:2007-3-9 17:21:17  来源:不详
从民族学的观点来看,有聚族而居习惯的并非只有华人,其他民族也有这种现象。作为少数民族出现和存在的移民,由于共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往往很自然地相聚在一起,建立起易被人辨认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例如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里,除华人的聚居中心唐人街外,还有诸如小意大利、小东京、犹太居民区、希腊城、墨西哥区、韩国区等,这些被统称为城市中心的民族“岛屿”。而且以后新来的移民往往喜欢居住在早期同族移民的附近,这种类型的不断重复出现,成为美国许多老城市的一个特征。问题在于,华人聚居区的发展趋势不同于意大利人、犹太人或波兰人等,后者各个人群与美国社会融为一体后就消失,成为美国群众中的一部分;相反,华人的聚居区却不但没有分散,反而继续集中,并打算长期居住在那里,成为某种与外界隔离的“少数民族的飞地”[6]。 

包括海南籍华侨在内的中国移民,当时弃外出,纯为谋生,他们最先考虑的是如何生存和立足,而不是热衷于搞什聚居区。只是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殖民当局的迫害和压榨,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排斥和抵,在无依无靠的严酷生存环境下,他们才紧紧抱成一团,以传统的守望相助精神和天赋的自卫本能,集结而居。中国城乡民众来具有集群自卫的历史传统,“聚族而居者,各有保室、长子孙之意,无虑乎伏莽”[7]。普通百姓的生活目标和斗争行为,覆盖着质朴的集团主义倾。个体的人对由血缘、地缘、业缘等社会关所组成的群体具有浓烈的依赖性和亲和感,同时也执著于对群体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形成相当强固的亲情意识和伙伴意识。华工出洋之后,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对当地殖民政府的歧视和种族主义分子的威胁,华人聚居区是他们在危难时刻能够得到庇护和找到援助的地方,他们往往以此为据点,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保护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