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张佩纶与中法战争

时间:2007-3-9 17:23:35  来源:不详
;若舍和无策,务徇敌求,人人能之耳。”[③b]他以备战求和平、以制敌促和谈的主张显然比妥协政策更胜一筹。而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时政的积极参与和苦心擘画,是其情可状、其志可嘉的。

1883年12月14日,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法军先攻山西,再取北宁,各个击破。为此张佩纶建议前线各军以动易静,反守为攻:“我三面设守,而彼三面进攻,无论如何,日久断难支拄”,应“三省并力进规”,给法军以沉重猛烈的一击;“若我以分守,彼以合攻,一处被敌蹈瑕,则各军皆为夺气”[④b],只有各路驻军联合起来主动击法,方为上策;保守分御只能被动挨打。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重视和采纳。负责全局指挥的李鸿章仍一心求和,对前线战事缺乏统一有效的战略部署。在这种情况下,前方将领也各自为阵,但求自保。自1883年底开战以来至1884年上半年,中国连失城池:继山西、北宁以后,兴化、临洮、宣光等地也先后被法军攻取。

到1884年5月,红河三角洲的全部重要城市均被法军占领。随着前线失利,主和派的和谈行动也步步加紧。在这一形势下的张佩纶依然坚持“和”必须以“战”为前提的观点,认为:“德璀琳之言曰倘不欲和,必须赶紧设防;臣之意则谓即欲和,亦须赶紧设防。防军强一分,敌焰必减一分矣;防饷惜一分,兵费转加一分矣”[⑤b],只有自己戒备充分、士气旺盛,才能压制住敌人的气焰。

这一段时期内,朝内发生了一桩大事:由于越南前线战事的失利,滇桂前线统帅唐炯、徐延旭遭到逮问。唐、徐事件成为朝廷内部权力之争的楔子,曾举荐唐、徐的张佩纶也就自然成为政敌攻击的重点。盛宣怀、王旭庄等上疏弹劾张佩纶乱荐庸将,罪失重大;一向支持张佩纶的李鸿藻、奕欣和宝廷也被劾锋所及。这场朝廷斗争的最终结局是军机处发生大换班,奕欣被迫“家居养疾”,醇亲王奕xuān@①及心腹孙毓汶得以上台。这就是有名的“甲申事变”。慈禧借大换军机处的机会,黜谪清流,废止言路,以使朝廷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自此以后,清流派盛极一时的声焰逐渐消没下去,其成员也开始分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