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早期防弹衣:二战中日本
早期中国*党人对义和团
论晚清商品博览会与中国
定宜庄满族早期的一夫多
早期香港工人阶级状况
试析1860——189
论港英政府早期华人管治
论清政府早期的澳葡政策
澳葡殖民政府早期*架构
满族早期的一夫多妻制及
最新热门    
 
论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与传播

时间:2007-3-9 17:24:12  来源:不详
>使节的影响力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的。

一是著述流传。总理衙门规定,出使各国大臣“应随时咨送日记一片,内称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各国风土人情,该使臣皆当详细记载,随时咨报”[2](p.406)。早期使节多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文化素养深厚,长于文字,他们亲历西方后,留下了大量的日记、奏折、信函、书牍等文稿,记述内容的深度和容量较之以前出洋者的记录普遍有所增加,反映了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发展和深化。使节的出国载记为近代出国著述的代表作,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重视,影响至为深远。郭嵩焘的《使西纪程》、曾纪泽的《使西日记》、薛福成的《庸庵海外文编》及《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崔国因的《出使美日秘国日记》等,都是颇具影响力的载记。上述日记加上刘锡鸿的《英轺私记》、陈兰彬的《使美纪略》、李凤苞的《使德日记》等均被梁启超作为了解西方的佳作选入《西学书目表》。

二是通过对洋务大员的影响。早期驻外使节多与洋务大员颇有渊源:郭嵩焘与李鸿章为同科进士、至交好友,与沈葆桢、丁日昌等关系也不错,又是曾国藩、左宗棠的儿女亲家;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与李鸿章等大员关系非同一般;薛福成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府中上佐之才,李鸿章对他几乎言听计从;许景澄与张之洞关系密切,张之洞是许景澄的“座师”[17](p.1016);陈兰彬曾入曾国藩幕府;黎庶昌为“曾门四弟子”之一;郑藻如、陈兰彬、龚照瑗、刘瑞芬都在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中任过总办或会办;张荫桓出使美西秘前,特地“到津晤李傅相,筹商一切”[5](卷一,光绪十一年十月廿四日记);崔国因、 龚照瑗与李鸿章为姻亲[18](p.168.p.170)。使节出洋, 多经由洋务大员推荐,驻外期间,与国内洋务大员多有联系,互通声气,洋务人员的思想程度不同地受到驻外使节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甚至更广泛的领域,这是传教士与在野知识分子都无法相比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