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谭嗣同就义 老百姓为何
关于台湾史研究中 国家
耕凿从今九壤同 ——简
谭嗣同认识论思想中的矛
儒家 大同 理想及其对近
百年谭嗣同研究的回顾与
谭嗣同民权观新探
关于台湾史研究中 国家
《满江红》读《谭嗣同全
谭嗣同
最新热门    
 
谭嗣同 合同志以讲明心学

时间:2007-3-9 17:37:36  来源:不详
),“救人之外无事功,即度众生之外无佛法。”(《谭嗣全集》第88页。)“以此心为始,可言仁,言恕,言诚,言絜矩,言参天地,赞化育。”以此相感应,即可挽劫运,以至于仁,以至于通,以至于平等。这就构成了这样一个公式:“心力——兹悲——仁——通——平等”“慈悲”、“救世”、“度人”与“仁”有何关系?在《仁学》里没有对仁下严格的定义,也许“慈悲”、“救人”、“度人”,即属于“仁”的范围,或者说即所谓“仁”。梁启超说:“《仁学》何为而作也?将以会通世界圣哲之心法,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也。”(《谭嗣全集》第515页。)而这种“仁”却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无所不包。他强调“仁”,即在于以平等、慈悲度人,而贬低“礼”,称“礼”是“依仁而著”,从属于“仁”。并谓“礼与伦常皆原于仁,而其究也,可以至于大不仁,则泥于体魄之为害大矣哉!”(《谭嗣全集》第28页。)十分清楚,在儒学的经典里,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讲“仁”是以“礼”为根据,离开了“礼”,自然无所谓“仁”。而谭嗣同不仅把“礼”降于“仁”的从属地位,进而指出“礼与伦常”可以滑到“大不仁”的地步。这显然具有反对封建礼教伦常的意义。他从“仁”出发,反对儒学的“亲亲”,讲求墨家的兼爱、佛家的慈悲,力图打破人世间的种种隔阂,要求建立一种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理想世界,实际上是宣扬要博爱。他从“仁”出发,反对儒学的“尊尊”,倡言人的人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君父以(仁)责臣子,臣子亦可(以仁)反之君父”(《谭嗣同全集》第15页。),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