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儿童节1950—2003:国家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于光远回忆:关于社会主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政
高清民国照揭秘旧社会[
揭秘古代社会十大暴利行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自然
日本 中国明清史研究 新
张信著《二十世纪初期中
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
最新热门    
 
从社会心理看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时间:2007-3-9 17:40:52  来源:不详
一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宗法等级森严,社会地位极不平等,社会上层人物往往视下层人物愚笨、呆滞、不求上进,是天生的贱骨头,并以此来维护自己在*上、经济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分散的、落后的、以农业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各个小农彼此之间除去地域的联系外,很难产生其他共同关系、全国性联系以及社会*组织。由于身单力薄,难以自主,造成了广大民众的主权意识严重缺乏和对*参与的淡漠。他们不能自己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寄希望于“好皇帝”、“大救星”等之类的实权人物,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别人主宰。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行政权力支配一切,已成为社会公认和民众所习惯了的不可怀疑的*信条,“尊奉权力”、“崇拜权威”成为中华民族社会心理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社会心理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以来改革和革命的进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都与这一社会心理有关。从本质上来说,“尊奉权力”这一社会心理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应是不相容的。正因为如此,来自这方面的阻力就显得更加巨大。还在武昌起义之前,这种社会心理就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于是有了革命和改良的论战。尽管革命派在这场论战中取得了胜利,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尊奉权力的社会心理已经改变,而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已到了非垮台不可之地。就一般民众的心理来说,是希望换一个“好皇帝”而已。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也由于本阶级的软弱性因而在心理上存在着最明显的弱点,就是缺乏对自身价值的足够自信和清楚的认识。他们虽然表现出参政的愿望,并通过自己的斗争实现了变更*的目的,但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又缺乏信心,而寄希望于有“声望”的实力人物。因此,当武昌义旗一举,全城克复之时,照理应由一个有才干、孚众望的革命中坚人物出来担任革命首领,而结果却了一个不革命、非党人的黎元洪来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其实,还在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曾讨论过都督一席的人选,蒋翊武、孙武等人就提出推黎为都督,理由是“革命党人均系士兵,下级军官不多,中级无人,资望浅,不够号召天下,难以得到各省的响应;黎是鄂籍名将,用他可以慑服清廷,增加革命军的声威”〔1〕。及至仓促起义,群龙无首,参加起义的各军领袖全以资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