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儿童节1950—2003:国家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于光远回忆:关于社会主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政
高清民国照揭秘旧社会[
揭秘古代社会十大暴利行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自然
日本 中国明清史研究 新
张信著《二十世纪初期中
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
最新热门    
 
从社会心理看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时间:2007-3-9 17:40:52  来源:不详
成三民主义,明白三民主义是三个不同的东西,想用革命手段来实行主义,在当时以为只要能够排满,民族主义能够达到目的,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便自然跟着做去”〔7〕。在这种心理支配上,先是把湖北军政府都督硬塞给有“地方资望”的汉人旧官僚黎元洪,之后又把中华民国大总统一席留给“中外所重”的汉族大吏袁世凯。因为在一般人心目中,袁世凯不仅是汉人,还是一个开明的颇有作为的汉族封疆大吏,与清廷有各种矛盾,只要他能站到反满行列中来,就可以“离仇雠之地位而复为兄弟”。因此,不仅立宪派提出“和袁慰革,逼满服汉”的八字策略,革命党人的报刊也纷纷响应,发社论,写评论,提示袁世凯勿忘罢黜之耻,牢记兔死狗烹的教训,争取做中国的华盛顿。这种狭隘的民族意识,严重淡化了人们的阶级意识,只看到了表面的敌人——清政府,而放过了它的根本─—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不可能完成彻底的反封建任务。 

 

三 

 

辛亥革命还受制于另一心理弱点,那就是人们强烈的苟安心理。自古以来,人们划地而居,分群而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生活,这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提供并规定满足人需要的条件。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人,以自给自足为最高经济原则,他们世世代代栖息在小块土地上,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落后保守,苟安驯服。他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要求的是风调雨顺,相安无事,能使现存生活维持并继续下去。为此,他们情愿匍匐于当朝君主之下,心安理得地接受专制主义国家的宰割,也不愿社会发生变革而引起动荡。一旦周围环境破坏了人们心目中事物的自然秩序,他们便会惊恐不安,痛恨“暴民*”,“乱民*”,渴望足资控制秩序的“铁腕”人物来建立*秩序,以享受“太平生活”。因此,还在武昌起义不久,面对空前猛烈的革命风暴,社会上许多人,尤其是中上层,迫切希望革命来个急刹车,以便尽快稳定正在急剧震荡中的固有秩序。上海《申报》连续发表评论,一再呼号:“夫今日最可怖者,土匪之乘机起掠耳。”一些资产阶级的*团体,也极力宣传:“今日几百大事皆不必虑,所最可虑者……使战祸延长,则不逞者铤而走险,伏莽乘之,因而窃发。当此时也,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