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
毛泽东讲蛇与农夫的故事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组图:60年代末处决“反
极少提及的历史:1950年
为陈独秀鸣冤 大革命失
周恩来在日本京都求学时
日本人对孙中山及其革命
最新热门    
 
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时间:2007-3-9 17:44:15  来源:不详

  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当然不止于此。社会生活内容本来就是极其丰富纷繁,史学应当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把探索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我们三十年来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论著大多侧重于*史,而*史的研究又很不全面,注意力往往多是集中在少数革命领导人身上。这样,自然就很难进一步扩大研究领域,也很难探索新的课题,从而限制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辛亥革命史人物的研究已经很够了。就人物研究本身来说,不但在对象上不够广泛,而且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偏向是以道德伦理为根本标准,把人物研究变成单纯地对人进行褒贬臧否。这种现象的产生和上述忽视对社会生活的广泛研究一样,都表明我们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着封建史学传统的影响。

  我国史学有两千年以上的悠久传统,典籍浩繁,汗牛充栋。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这些史学著作绝大多数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巩固和延续封建主义社会制度(特别是宗法制度)服务的。一向被奉为“正史”的二十四史,无不标榜继孔子修春秋之旨;而所谓“修春秋之旨”,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春秋,天子之事也”。既然修史成为天子之事,所以史家一般都“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司马光:《进书表》),作为自己撰述的主要内容。君王是中心,将相是主干,纪传因此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正史”的主要体裁。这就无怪乎后人要为之慨叹:“中土史籍,偏重*,君臣事迹之外,皆属语焉不详。”(金毓□:《中国史学史》,第一八二页)再则,为了维护以君权为依归的宗法制度,封建史家又特别强调“史意”与“笔法”。所谓“史意”,就是“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而落脚点则在于“惩恶劝善”。所谓“笔法”,讲到底,无非是“褒贬”二字。即以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等封建纲常为规范,凡符合规范者褒,违背规范者贬。一部二十四史因此成为封建伦理的教科书。正如胡三省对《资治通鉴》所作的说明那样,“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事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通鉴注序》)在这种封建正统思想的支配下,历代史学家考虑得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