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解读古代女子对贞节牌坊
用120年解读北洋水师:
108将唯独林冲是被逼上
1785年日本人所绘地图证
解读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幅
在井冈山时 毛泽东的军
标错的地图北约 误炸 我
解读陕北龙山文化时期先
图文史前人制的全球地图
最新热门    
 
解读地图从《黑龙江流域图》和康熙《皇舆全览图》 看18世纪初期清人对黑龙江流域的认识

时间:2007-3-10 10:29:06  来源:不详
交汇处。在两幅地图上都标有两条格尔必齐河,一是格尔必齐河,一是安巴格尔必齐河(安巴,或昂巴,amba,满语“大”之意)一条在额尔古纳河上游,一条在额尔古纳河下游。《尼布楚条约》在规定界河格尔必齐河时,指出是“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有这样的限定语,说明当时的确存在两条格尔必齐河。两图上尽管界河名称不同,但界碑位置一致,都在额尔古纳河口上游,两条格尔必齐河的名称显然是对调了,额尔古纳河口上游的格尔必齐河改名为“安巴格尔必齐河”,下游的则名为格尔必齐河。自《皇舆全览图》起,以后各图,如乾隆《内府舆图》等,都沿袭了这种绘法。至于两条河流为何名称对调?因为不关碍界碑位置,故这里不再作辨析。 

乾隆《内府舆图》除绘有上述这块界碑外,在黑龙江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另绘有一块界碑,即地图上出现了两块界碑,以后的一些地图,基本上都照搬了《内府舆图》的画法。至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边界线上究竟立了几块界碑,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有两块说、四块说、六块说等。前文所提工部在给黑龙江将军的咨文中,确实拟立两块界碑,为何在绘制康熙《皇舆全览图》之时,还只立有一块石碑?其原因尚需爬梳史料,给予澄清。无论如何,我们有把握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康熙朝,中俄之间的界碑只有一块。因为《皇舆全览图》为实测后绘制而成,没有存在两块界碑而不绘出之理。 

 

三、边疆开发意识 

由于沙俄势力在黑龙江流域的大肆侵扰,使得清廷对该地区的重要性有了新的估价,从而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譬如划立行政区域,设置行政长官,设置驿站,派人勘测地形,绘制地图等。那么,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20年代(《皇舆全览图》完成于1719年)的七、八十年的时间里,这一地区究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呢?诚然,从宏观视角来看,就整个清朝一朝而言,东北地区的开发,相对于内地来说都是极其缓慢的;但从该地区纵向的历史发展脉络而言,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这是地图帮助我们寻找到的答案。 

打开《黑龙江流域图》,虽然自然景观的描绘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但人文景观亦有所表达,主要体现在对集中在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城”(hoton)的标注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