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时间:2007-3-10 10:31:36  来源:不详
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注: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新中华杂志》,第一,第九期(1933年)。)“农民离村与都市膨胀是目下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离村“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病态的不是常态的!”连篇牍的此类惊呼正是农业经济破败基础上大量农民离村市的真实写照。值得注意的是,晚清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日益衰败,举迁移在迁移人流中愈来愈占有主要部分,它既不同于商人的抛妻离子,也不同于青年学子的只身独往, 其扶老携幼破败不堪之状与“难民的流亡”实无两异。葛勒石(George B. Cressey )在其“于十年间旅行和搜查”所撰并被誉为“在国际学界已风靡并影响整整十年”的中国地理学专著——《中国区域地理》中,对内地流民拖带口涌东三省即有非常形象的描述。(注:葛勒石(George B·Cressey)著、湛亚达译:《中国区域地理》, 正中书局1947年9月版,第84页。) 

总之,城市拉力和农村的推力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城市流动的基本模式,但此种模式在不同社会和时代又会出现多种变异,将西方资本主义的城市化道路视为不同国和民族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不能蕴含城市化的丰富历史内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就走过一条不同于西方城市化的具有自身历史特征的发展道路,它既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也没有形成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巨大推力。换言之,西方是“大机器工业把愈来愈多的人口从农业吸收到工商业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