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时间:2007-3-10 10:31:36  来源:不详
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始终与被动的开埠通商联在一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东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先后对外开放70多处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主要功能乃在于通商,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就讲到,西方列强在中国“广设埠头,贩运百货,亦欲逞彼黠削之诡谋,隘我商民之生计。”(注:曾国藩:《预筹修约事宜疏》,见《皇朝经济文编》,七十四,第1页。)在地大物博、 幅员广大的中国建立一个由大口岸城市到乡村集市的进出口商业贸易网,以便使中国经济入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之中,是殖民主义者孜孜以求的商业利益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即已形成的口岸城市体,既是西方列强源源不断的输入本国商品的批发站,又是掠夺输出中国商品的转运站。随着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步步深入,口岸城市体在日渐完善,中外贸易也在日益扩大,商业化的浪潮成为城市化的首要推动力。相对而言,中国工业化浪潮却姗姗来迟,如果说,中国民族工业始自洋务运动,而后尚有“黄金时代”、“实业热潮”的话,那,这种波波相连的工业化与商业化相比也是非常滞后缓慢的。工业是商业的婢女,也是贸易的附庸,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基本的特征。统计表明,中国近代产业结构中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是一以贯之的固定格局: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是9·7∶1,1920年是3∶1。 (注: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4页。)商业化先于工业化而又不能完成工业化的转变,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20世纪30年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