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时间:2007-3-10 10:31:36  来源:不详
>面来,”(注: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全集》第3,第503页。)中国则是农村经济的衰败把众多的农业人口排挤到城市中来;西方是城市的拉力强于农村的推力,中国则是农村的推力强于城市的拉力。要之,这种人口流动的推拉力模式及城市化发展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紧密相联,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 

 

农村人口城市流动的城市化过程,必定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的发展产生双重的影响,简单化地罗列这种影响并不难,诸如城市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扩大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它又带来失业增多,住房紧张、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列城市社会问题。对农村而言,它缓解农村社会的人口压力,分解传统的大庭,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又有农村劳动力缺乏与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这种罗列已属惯见,几为定框。然而,城市化本身是一幅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立体画,直线条的描摹并不能反映历史的复杂与多。事实上,不同社会的城市化道路对农村与城市社会的影响会有所不同,被西方视为城市化的有利因素就不全然在中国能起积极作用,某些看似消极的因素也可能包含着积极的内容,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因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