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时间:2007-3-10 10:31:36  来源:不详
三、无工业化的城市化 

 

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式上升的关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理论界对二者之间关的探讨也随之而不断深入。一般而言,城市化的早期表现更多地被人们视为文明进步的一个因素,而并没有看作是使它出现的经济发展的一种结果。随着产业革命的来临,以城市人口为一方,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为另一方,两者之间的关变得日益密切而直接,由是,揭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内在关便逐渐成为理论界,尤其是经济学和社会发展理论关注的热点,虽然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理论模式可以囊括复杂多样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内在关,但一些定量测定的统计指标却日益被学界接受并运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就是人口。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仅是西方经济学界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历史学也对此认同不讳。布罗代尔就曾指出:“在天平一侧的盘子上放置着所有的城市,在另一侧的盘子上放置整个帝国、整个国或整个经济的人口总数,然后计算比重,这是衡量某些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个相当可靠的方法。”(注:(法)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三联书店1992年11月版,第574页。 )经济学界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则是造业就业人口的比例,瑞士著名经济学保罗·贝罗赫( PaulB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