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近代化研究述评

时间:2007-3-10 10:33:01  来源:不详
时期,即西洋文明冲击中国社会的初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风习、新潮流、新时尚,例如洋货风行、经商热、拜金潮等等,反映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其中如“重商”、“商本”思想,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观念的主要内容。(注:李长莉:《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6期。)

五、关于社会转型与近化代的理论问题

近几年来,“社会转型”一词在史学界不仅颇为清新,而且相当流行。用社会转型来描述中国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已成为不少学者探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马敏指出,以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撞击而引起的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本质上就是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或转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化。所谓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迁。它有两层最基本的涵义:其一,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过程。作为一种社会质变,社会转型可以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但更多地体现为量变的积聚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断的调整和改革来加以完成;其二,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困境实际上源于国家与社会两个方面,而困境的解决只能从“市民社会”营造或国家政权建设二者的互动关系中找一种平衡的解决方案。(注:马敏:《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刘伟认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总体上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社会*、经济、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