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道光为何不选更有才华的
道光帝在香港问题上态度
道光继位择储始末
道光间文化论述
清道光年间理学士人在京
论道光朝漕政
从召见臣工看道光帝、咸
道光帝继承皇位之谜
道光帝旻宁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最新热门    
 
从道光四年漕运危机看道光朝决策效率

时间:2007-3-10 10:45:12  来源:不详

道光四年高家堰决口之后,摆在皇帝和官员们面前的是这么一个严峻的局面:洪泽湖中用来敌黄济运的湖水几乎全部泄空,高堰需要补筑,运粮途径必须重新选择。一旦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并会遗患更深。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尽快想办法将漕粮运京。就此,皇帝、钦差、督抚都参与其中。

最先被提出的是借黄济运。

借黄济运是决策过程中提出的第一个解决漕粮运输的方案。而借黄济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督抚、皇帝互相推卸责任的过程。

对于借黄济运的危险性,道光和地方的督抚们都有一定的认识。自乾隆后期,黄河河床日益淤高,由清口泄出的淮河水冲击力日趋微弱,乾隆五十六年,清水竟然涓滴不出,又值黄河盛涨,倒灌进入运河,直达淮扬。粮船进入淮河,全借黄水浮送,方能过淮渡黄。“借黄济运”自此始。嘉庆九年(1804年)后,黄高于清,借黄济运乃成常制。黄河水携带泥沙灌入运河,导致运河河床日渐淤高,旋挑旋淤,堤溃河决遂为常态。漕船航行极为艰难。此次高堰决堤之后,河势更加难以控制。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借黄济运的做法竟然被采用!尽管后来及时调整,但是运河与洪泽湖都受到很大的破坏[1]。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