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亲历者回忆1974年苏联军
也论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
也论天京事变中的石达开
介绍清朝的军机处机构
清代军机处的具体职掌介
军机大臣——穆彰阿
军机处
最新热门    
 
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

时间:2007-3-10 10:45:14  来源:不详
即已初步形成,就其肇始,则可追溯到关外,为当时特殊*环境之产物。 

根据有关材料,奏并非源于清朝对明代本章度的因革损益,而是基于关外的奏议传统。天命和天聪年间,随着后金政权的逐步完善,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加入,逐渐出现以书形式汗(或皇帝)提出建议,报告情况的现象,这是清朝最早的奏议。入关前臣工奏议尽管在款式上略有仿效明朝奏本之嫌,但无论是文风、用辞和内容都大相径庭,而且都是直接送达皇帝,书房则是出纳章奏之所,故时人有将书房比作“南朝之通政司”者。〔48〕书房具有一定的保密度,文书章奏有专人保管,旁人不得乱动〔49〕,天聪六年十一月,蓝旗总兵马光远更提出设立六科以为皇帝耳目,“凡有上传下奏事情”,“不许互相推诿,不许参差泄露”,对奏议的机密性提出新的要求。〔50〕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时期,无论是文馆还是内三院,对臣工递交的奏议均无票拟之权。我们知道,票拟是内阁最主要的职能,因此,不能将关外内三院和以后的内阁等同起来。事实上,入关以前,相当部分的奏议是由入值文馆或内三院的所谓的书房秀才们撰写的,这是他们为皇帝出谋画策的一种方式,他们当然不可能自己票拟自己的奏议,何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整理文书以及顾问应对,而不是处理政务,当然,如皇帝有令,他们不仅会对一些奏议予以翻译、编辑和抄录,而且可能还会对部分奏议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奏议或口头的形式),不过,这和票拟毕竟不可相提并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