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抗战: 薛岳饮恨终身的
最新热门    
 
喋血饮恨冀雪国耻

时间:2007-3-10 10:48:23  来源:不详
只好以自己入狱来顾全已成之和议大局了。

姚莹以牺牲个人利益去顾全国家大局的思想,是始终不渝的。他被逮人都后在给南河总督潘锡恩的信中说:“正气者,其人公而无私,计国不计一家,为天下不为一身。人能忘其身家以为国而至天下,气之正孰大乎是?(《东溟文后集》卷8,《与潘河帅书》。)”就是在他到四川被派藏差很不得意的时候,仍然怀着一腔热血,关心着国家大事。他论道:“所谓热血者,视天下国家之事皆如己事,视人之休戚痛痒如己之休戚痛痒,展转于怀,不能自已,夫是之谓热血,岂可轻易言之耶?(《康輶纪行》卷15,《一腔热血须真》。)”困厄之时见真情。姚莹在他一生中最为困顿的时候,仍忠君国,为天下事而不计个人荣辱。

姚莹不仅“忠”,而且非常重视传统道德中的“节”——操守与气节。当姚莹考中进士之时,士林风气日坏。许多人为能得一美缺,为能升迁,而四处请托。且不说师生同年、亲朋好友,就是从未谋面、毫无关系者,只要与铨选、保荐有关,就竭力钻营。对于官场中的种种腐败现象,姚莹鄙夷不堪,深恶痛绝。他深叹当时座师与门生结为私党,“以为国求贤之大典,竟为植党营私之善计,私门之害国家甚于朋党”的坏现象(《康輶纪行》卷5,《师生名谊当辨公私》。)他斥责那种互相利用、狼狈为奸的师生关系说:“近世则延纳才士以为己名。士利其财,亦争趋焉。鄙者则面谈承奉,无所不至,此尚知有廉耻气节哉!(《东溟文后集》卷11,《张亨甫传》。)”他自己从不趋附,不钻营。“三至京师,足不及权要之门。三为县令,未尝降志于督抚。(《东溟文后集》卷6,《复管异之书》。)”姚莹台湾抗敌建功,且有文名,故被逮之后,京师颇为轰动,朝内公卿显贵关注者不少。出狱后,欲与之相见者甚多,其中军机大臣潘世恩、祁寯藻皆为姚莹十几年前旧识,祁与姚还有姻亲关系;侍郎陈官俊、祝庆蕃、魏元烺等,是姚莹的同年或同乡;还有原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汤金钊等。当时,姚莹处境不好,后当如何,不得而知,然而,姚莹不仅全然不为仕途之事向他们求助,而且除赴同年同乡之会外,其他人概不往见。祁寯藻因有戚谊,曾去看望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