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刘永福在近代反侵略斗争
刘永福(1837-1917),
刘永福抗日悲歌
刘永
最新热门    
 
刘永福评传

时间:2007-3-10 10:48:38  来源:不详

所以这样说,是从他的家世和实际行动中获得启示的。其祖父刘应豪,住广西白州(今博白县)衙前村(今名富新村)秧地坡,是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讲树艺桑麻外,他不之涉”的厚道农民。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地主豪绅敲骨吸髓的剥削,加上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过着寅食卯粮、朝不保夕的贫困生活。祖父母被折磨死后,更是家贫如洗。父亲刘以来和叔父以定被迫逃荒他乡,迁至钦州防城司古森洞小峰乡,批耕富户山坡岭地谋生,兼作小买卖帮补。家境稍好时父亲年届四十,才娶了邻村再嫁妇陈氏,不久生下永福。永福比随母来的李哥小,排行第二,乡人惯称其为刘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全家又迁上思州平福新圩八甲村,靠开垦荒坡种植山薯、蔬菜维持生活,年刚八岁的刘永福就得参加繁重的田间劳动,以求得糊口渡日。但是,天不从人愿,只好再迁到迁隆寨(今上思在妙)柜口村,批耕垦荒,受尽熬煎。咸丰四年(1854年),父母和叔父相继亡故,兄弟俩连埋葬费用亦无法筹措,地主富户又上门逼债,只好拍卖房产抵偿,借住邻村陆姓茅房,靠打柴草卖、捉鱼捞暇为生,含辛茹苦挨过了三年。此时,刘永福已是二十岁的青年,血气方刚,深感“大丈夫不能为数百万生灵造福,已觉可羞,况日夕啖稀粥以充饥,尚不能继,又焉可郁郁久居此乎!吾当出而相机作事耳!”(《中法战争》(一)第171页)表明刘永福已经有了一定觉悟,认识到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是广大农民贫困的罪亚渊薮,必须行动起来,打碎铁枷锁,才能求得生存的出路。于是兄弟俩和穷乡亲们,一同外出参加农民军,先投入那良(壮族村)人郑三部,次改投吴二部,再改投王士营而到黄思宏军。由于刘永福勇敢机智,颇有谋略而逐步得到人们的拥戴,成了农军骨干。同治五年(1866),率领部下二百农军投到延陵国吴亚终部,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北帝庙竖起了黑旗军大旗,成为壮汉农民革命军的领袖。

这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刘永福先后投入的农民军,有的是壮族当领袖,有的是汉族当领袖,而所有几支农军中的成员,都是以壮汉族农民为主。后来建立的黑旗军成员,也是一样,壮汉族农民是这支农军的主要战士。刘永福所以成为黑旗军的领袖,除了他的卓越组织指挥才能、英勇善战的谋略外,恐怕与他是一位壮化了的汉族有微妙关系。他父亲刘以来迁居钦州防城司古森洞以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