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946年毛泽东预言香港问
与香港的“爱书人”在一
忆三十年来内地与香港体
廖承志在香港筹建八路军
二战解密:中国独脚将军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 
香港回归谈判:中方做出
“文革”波及香港 金庸
香港回归谈判内幕:中方
抗战时期中英谈判香港问
最新热门    
 
论香港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若干问题刍议

时间:2007-3-10 10:49:13  来源:不详
摧毁,外贸等正常的经济活动均基本停止。 

三、重建时期(1945—1959年)这一时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45—1949年的恢复期与1950—1959年的过渡期。在前一个阶段,香港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经济逐步得以恢复与发展,至1949年,香港的注册工厂已有1251家,工人60205人,大体上接近或达到战前的最高水平;外贸总值也从1947年的27.67亿港元上升至1949年的50.69亿港元,其中中国对港贸易总额达11.78亿港元,占香港总贸易额的23.2%,居港主要贸易伙伴的第一位。在后一个阶段初期,由于港英当局追随帝国主义对华禁运,导致战后刚刚恢复和发展起来的转口贸易急剧下降,香港经济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但是,由于当时一系列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因素,香港奇迹般地解决了其迈向工业化所需的劳力、资金、技术、设备、市场和管理人才等条件,在战后世界经济结构的转变中,以发展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为突破口,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1959年,香港已拥有工厂4541家,雇佣工人177271人(总人口已从战后初期的60万激增至302万);外贸总值上升至82.27亿港元,在其中的出口总值(包括港产品出口值和转口值)32.78亿港元中,港产品的比重已上升至69.6%(占22.82亿港元),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转口值,这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香港经济已处于“起飞”的前夜。 

四、工业化时期(1959—)进入6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首先在工业、外贸等得到迅速的发展,并由此带动了金融业、房地产业,形成了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进入70年代以后,香港经济出现了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继60年代生产总值(以当年价格计算)年增长率为18.6%之后,70年代进一步达到19.3%。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已逐步形成远东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轻工业制造中心与旅游中心(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可依60年代、70年代、80年代而比较明显地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88年,香港的生产总值(按当年市场价格初步估计数字)更达到4256.25亿港元,人均产值为74917港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进入了世界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