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旧时越南的残酷刑罚[组
佐藤仁史(日)清朝中期
李喜所武昌起义后的农村
郑大华试论湘军崛起于湖
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垦殖
清初蒙古地区的农业开发
书生典兵——湘军理学家
困而知学——湘军理学家
辛亥革命时期没有 大的
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
最新热门    
 
赣南的农村墟市与近代社会变迁

时间:2007-3-10 10:50:58  来源:不详
市场关更加密切,山区内部市场渐趋活跃。如定南县,明隆庆二年因安抚流民设县以后,万历间始设二墟于流民集聚之下历、大石壁、伯洪堡三处,顺治间又增十七个新墟。(注:顺治《定南县志略》三,墟市。)又如上犹县之营前,清初为流民活动的中心,战乱之后,政府安插流民于此垦荒而日渐成墟。而塘江墟,则是因糖蔗生产及蔗糖贸易发展起来的,是蔗糖集散中心。在兴国,因茶油贸易而兴起的小集市颇不为少,如“茶口湾有小集,油贾商贩多侨寓焉。”(注:乾隆《兴国县志》,物产。)这表明,即使在一些偏僻的山区,由于流民的积极活动,商品经济也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因此而兴起的山区集镇,直到今天,依然在赣南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发展历史对于山区小集镇建设,仍有其参考价值。

第二,以赣江——大庾岭商道的过境贸易为代表的全国市场体与山区内陆市场的在同一空间重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赣南市场由于地理、商品结构及文化的原因与闽西、粤东市场呈现出较强的联,体现出边缘化的特点。明中以来,赣闽粤毗邻地区经济联较密切,并形成经济上的互补性。清代乾隆之后,赣闽粤边经济区域正式形成。(注:黄挺《明清时期的韩江流域经济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第28页。)以瑞金、石城、寻乌、定南等县墟市为例,瑞金县壬田墟就是闽赣两省6县的重要贸易场所。石城县竹子坝为赣南通往闽粤陆路的交通要道之一,省内产的大米、花生、烟草、夏布、土婚等多在此集散,然后肩挑销往福建的宁化、长汀,广东的兴宁、梅县,同时输入食盐、海产品等。寻乌、定南等县因与广东梅县毗邻,出入商品多以广东为渠道,当地俗有“无广不成墟”的说法。可见,这对形成赣南地区的边际贸易结构起关键作用。

第三,不平衡性。对明清时期赣南农村墟市进行总体考察,我们就会发现,由于赣南地处山区,受农业经济落后等因素的约,使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